不支持Flash
首页 诗词月刊 倾心余事做诗人 诗人档案 站长风采 诗坛快讯 切磋园地 八方联谊 诗词曲赋 诗书画廊 联系我们
诗词曲赋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曲赋
诗坛絮语
[发布时间:2021-11-21 10:21:32 ]   


诗坛絮语

 

“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察群言。据说这是椒山先生(明·杨继盛)的名句。说的是为人处事应取的正确态度。做学问似应如此。比如看他人的诗词作品,百首中有一首或一句好的,就值得认真体味和学习;哪怕是一无是处(不大可能),亦可作为教训,提供殷鉴。我们学习的是他人作品的长处,至于不足瑕疵等,不学就是了,大可不必过分计较,这就是所谓的观一是。诗歌创作,相互推敲、切磋、虚心征求他人的修改意见,这是完全必要的。古今诗坛此类佳话不胜枚举,无须赘述。兼听则明,偏言则暗。写诗又何尝不是如此!个人的阅历、学问、才识总是有局限性。只有多方面征求,不仅听取赞誉的话,尤其要认真听取批评意见,惟如此,才能真正有所进益,提高诗词作品的质量和档次。这即是所谓的察群言

△对于诗歌创作而言,切磋、交流、研讨是绝对必要的。请求他人帮助修改作品,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集思广益,开阔思路,以求提高,有什么不好!不必讳言,他人对自己的帮助,这既是推动切磋交流的需要,也是做学问应恪守的职业道德。

△判断自己的诗是否有长进,有一个办法不妨试试:如果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作品的不足,差距,并且努力去纠正和弥补,这说明你在不断地进步,作品的质量也会有提高。假如情况相反,自以为是、自以为高、甚至认为谁的作品也没有自己的好,惟我独尊,毫无疑义,你肯定退步了,作品的质量势必受到影响。这个方法很灵验,几乎是屡试不爽。道理很简单: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无止境,艺无止境。

△外边的世界很精彩,走出书斋,到外面走一走,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对于提高诗歌创作水平是绝对必要的,放翁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阐明了读书与实践的关系,堪称真知灼见,至理名言。但有一个前提:必须善于吸收,即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请教,善于取舍,善于归纳总结。否则,纵使行万里路,不过是个走马观花,随团旅游的行者;纵使读万卷书,不过是以机械记忆为能事的电脑储存软件;纵使接触千百万个高手,也不过是擦肩而过的一面之交。或许丰富多彩的知识信息,令人陶醉的风光,值得求教学习的老师就在眼前和身边,居然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为什么学不进去?为什么不善于吸取?当然可以从多方面探求原因,但其中有一条不可忽视:看自己是一朵花,看别人是豆腐渣,自以为是。抱着这种心态去认识世界,怎能不陷入盲目性——妄自尊大。谦受益,满招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今世界高新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视频幕的拉开,网络信息的全球覆盖,人类探索宇宙空间工程的发展、开拓,为读书和行路开辟了新的天地。读书不仅仅局限在纸上,行路岂止仅仅是神州大地,凭借高新科技,人类日常交往有了千里眼、顺风耳。今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古人有所不同,接受知识信息的方式增多,实践的领域拓宽,这是今人的优势,它为在诗歌创作方面,今人超越古人提供了基础条件和可能。

△用常用字,组织浅显语,构建高卓深远之意境,描绘深邃精湛之理念,这似应成为我们写传统诗词的方向。所谓常用字,浅显语即对于现今那些受过初等教育的人而言,没有阅读障碍,即使是用典,亦应用那些多数人耳熟能详之典。

△在一定意义上讲,诗人的诗是写给诗人圈外的特别是那些不会写诗的人看的,这个群体的数量不知要比诗人这个群体大多少倍。诗歌创作不能漠视这个有如汪洋大海般的群体。诗的可读性,喜闻乐见似否应在这个群体中寻求答案。

△浅显是清浅,澄明之意,而不是浅白、直白、显陋的同义语。浅显指的是字面而言,并非无蕴藉,无内涵。如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句,似脱口而出之语,看似不着一点气力,实则是经过提炼后的浅显,是返璞归真、豪华落尽见真淳的结晶,是于深思熟虑、长期潜心研琢中,灵感的火花偶然一闪。

孤芳自赏小圈自赏,对诗人个人而言,倒也不妨,但作为一种向社会提供精神食粮的艺术——诗词作品而言,情况便有些不妙。一天一地一圣人把孔子推到与天地并存的地位,但也够老夫子孤寂的了。依此类推,假如是一天一地一诗人一天一地一孤群也未必值得提倡推崇。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主办单位:诗词月刊  辽ICP备16005768号-1            版权发布:营口之窗网站  技术支持:营口爱思达计算机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国家批准建站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