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首页 诗词月刊 倾心余事做诗人 诗人档案 站长风采 诗坛快讯 切磋园地 八方联谊 诗词曲赋 诗书画廊 联系我们
诗词曲赋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曲赋
读《马凯诗词存稿》
[发布时间:2022-06-29 10:10:31 ]   

警 策

读《马凯诗词存稿》

丁国成

晋代陆机《文赋》说过:“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诗人写诗,同样力求写出“居要”的“片言”,以便成为全篇的“警策”,也就是警句。一首诗作,有无警句,艺术效果大不相同;一般读者都有这种体验:读过的诗篇早已遗忘,却牢牢记住了其中的警句。《马凯诗词存稿》就不乏这样的警策之语,令人过目难忘。

绘画注重“点睛”,所谓“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顾恺之)。诗画一律,艺理相通。如同绘画“点睛”,写诗讲究“诗眼”。诗中有眼,则全篇灵动,通体皆活。有人认为,诗眼或指一字,或指一词,或指一句,或指一联。我认为,一字、一词可称句中之眼;而一名、一联当是篇中之眼。炼字、炼词可得奇句;而炼向、炼联能得佳诗。自然,有句无篇之作也是存在的。因此,炼句、炼联更为重要。古人说:“一篇之朴,以养一句之灵。”反过来,“一句之灵”,有时会起“一篇之朴”。篇中警策,便是这灵句、灵联,亦即诗中之眼。

马凯诗词的警策之语,有时在于体物入微,描摩细致,达到形神毕肖,让人如临其境。例如“霜过层林枝染赤,风来小路叶堆黃”(《与夫人秋游香山》),写出了香山秋色之美。香山红叶,名传遐迩,枝能“染赤”,凡游人都见到;而叶可“堆黄”,则非诗人不能道。又如“烟花雾柳朦胧画,曲水回廊错落楼”(《瘦西湖游》),两句诗中,无一动词,纯用意象,写景如画。“烟花”为扬州所特有,读者立刻想到李白名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烟、柳、水、廊、楼阁,朦胧氤氳,错落有致,既切其地,挪移不得;又富诗情,诱人魂魄;再如“云往云来藏峻秀,雾弥雾散露峥嵘”(《游袁家界》),堪称袁家界“九重”“奇峰”的妙联佳对。云雾山中,飘忽不定,层峦叠嶂,变幻莫测;一会儿云雾迷茫,一会儿峰峦耸翠。一派奇观,如在目前;一往深情,蕴于诗中。

马凯诗词的警策之语,有时在于感悟深刻,表达精到,充满人生哲理,启发读者思索。诗的功能,既要再现外在的客观世界,更要表现内在的主观世界;诗人的情与志、思与理。再现融于表现,表现寓于再现。马凯诗句之所以警策动人,不仅因为再现的客观世界虚实相生、形神兼备,而且因为表现的主观世界情深志笃、思大理真。《山坡羊·自在人》说:“试问安能常自在?名,也身外;利,也身外。”这是参透人生、勘破真理的悟道之句,可铭座右。古人说过:“浮名浮利浓于酒,醉得人心死不醒”。人生世下,常被名缰利索缠绕,迷醉其中,难以自拔,以致争名于朝、逐利于市,终日驰驱,不得安生。“富贵浮云去,虛名逐浪沉。”(《淡泊人生》)只有将富贵等浮云、视名利如粪土者,方能保持自由之身,真正成为自在之人。名利不过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必贪得无厌、相争不倦?古人也说:“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此乃人生真谛。《山坡羊·明月》写道:“只把清辉留天下,来,无牵挂:去,无牵挂。”可同明代于谦《石灰吟》名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相互媲美,但《明月》诗句境界更为阔大,精神益发高尚:不为一已留清名,要给天下送清辉。这叫来去无牵挂,生死有追求!

马凯诗词的警策之悟,有时在于洞悉民情世故,揭示国运民生,抒写一位人民公仆报效国家的高洁志向。马凯同志既是诗人,又是公仆。作为公仆,他身居政府要位,肩负国家重任;作为诗人,他理政之情、治国之思必然倾注笔端,因为他坚持“真情流笔下,大气溢胸中”(《学诗》)。例如《九九箴言》:“民为本,国为重,公为先。”可谓治国大计、理政根基,舍此则有损于国计民生。“淡名利,轻富贵,守清廉。”堪称为官之道、公仆守则,有违定将换及自身、祸延百姓。又如(南阳武候祠感怀)警句:“用人不疑疑不用,行事必慎慎必行。”用人之术,行事之理,古今大体相通,借古可以证今。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倘不以古为鉴,反其道而行之:用人疑,疑人用:事不慎,慎不用,那就难免贻误国家,甚而导致腐败。这类警语,也许理过其情,诗味稍淡,但其情真意挚,苦口婆心,劝勉有加,足以作为所有公仆的行动“箴言”。

当然,任何诗作,都是积字成句,积句成联,积联成篇,字、句、联、篇一气浑成。炼字、炼句与炼意、炼篇密不可分。好诗炼如不炼,浑涵无迹,不宜肢解,但也并非绝对不可句摘,因此而有古人的《古今秀句录》和今人的《中国古代名句辞典》之类书籍出版。许多诗的警句,不仅可以独立存在、单独引用,而且能够加进新的内容,予以再度创造、灵活运用。这是因为优秀之作、警策之语,往往形象大于思想,意蕴富于哲理,为人们的重新创造和运用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坚实基础。

 

    马   凯   曾任中共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党组成员。

丁国成   1965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历任文化部艺术司干部,国家出版局版本图书馆副主任,中国作协《诗刊》理论室副主任及主任、编委、副主编、常务副主编,中国作协第五届全委委员、编审。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主办单位:诗词月刊  辽ICP备16005768号-1            版权发布:营口之窗网站  技术支持:营口爱思达计算机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国家批准建站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