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首页 诗词月刊 倾心余事做诗人 诗人档案 站长风采 诗坛快讯 切磋园地 八方联谊 诗词曲赋 诗书画廊 联系我们
诗坛快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诗坛快讯
【鹭栖湖文稿】从沈鹏先生的《三馀诗词选》到《诉衷肠·题画鹰》—罗锡文
[发布时间:2022-07-01 09:52:05 ]   

  

容量与张力

从沈鹏先生的《三馀诗词选》到《诉衷肠·题画鹰》


罗锡文

  在我家的书架上,《类编中华诗词大系·当代名家诗词集》中间仍夹着一张卡片,是我自己留下的“《三馀诗词选》暂缺”的标志。五日前一位知交从文友处帮我借来一册,解我之渴望,并叮嘱“一周内须交还”。“书非借不能读”(清袁枚语),所以五日来几乎废寝忘食,一字不漏的读了两遍,并记下十几页纸的摘录。平素喜欢对古今诗词评头论足的我,在受沈鹏先生诗词震撼之余,很想写一点类似读后感之类的文字,但杨仁恺、刘征、霍松林等多位专家对沈鹏先生的诗词都作了评述,我自知不能比各位名家有更敏锐的眼光和更深刻的解读,所以有点踌躇,但受沈鹏先生的治学精神感动,还是不避浅陋,写下以下这段文字。

  沈鹏先生的选集自署《三馀诗词选》,固然可以看出先生为人的谦逊、治学的勤谨。先生的选集以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意境深邃、应用广泛为诗词这种特殊艺术形式的不可替代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最好的例证。

  沈鹏先生以书法和美术评论蜚声海内外,从选集中可以看出,先生的诗、书、画互为载体,收到极高的艺术效果。从沈鹏先生用诗词来记录艺术创作心得、阐述书画艺术理论可以看出,诗词作为语言工具,在生活、工作和学术研究中完全可以被得心应手地广泛应用。试想,在昆虫学家法布尔之前,又有谁想到学术著作可以用散文甚至用童话的形式来表现呢?

  《诉衷肠·题画鹰》是沈鹏先生将诗书画互为载体的成功个例之一,也是诗词应用的典范之作:

  俄观素练起风霜,落笔尽苍苍。纵横逸气精到,神态慨而慷。  瞵四野,瞩微茫,据山冈。岂嗜追博,只以尚存,社鼠狐帮。

  这是即景之作,但布局精妙,浑然天成。“俄观素练起风霜,落笔尽苍苍”。是作画时的情景,给读者极强的现场感,仿佛画家就在我们眼前浓墨重彩地尽情挥洒。“纵横逸气精到,神态慨而慷”。倾刻之间,画的初步效果已显现出来,线条、墨韵、形神具备,作者和读者同时聚焦于画面,一起分享这种极具感染力的艺术氛围。这两句既是对作品的概括,又有点评的成分。“瞵四野,瞩茫,据山冈”。就不仅仅是写画了,刻划的是一只雄视千里的栩栩如生的苍鹰,瞵、瞩、据三个动词,一览众山,极目天外,气势磅礴,摄人心魄!“岂嗜追博?只以尚存:社鼠狐帮”。这是神来之笔,一问一答之间,赋予“苍鹰”以人格魅力,使这个作品有更深的立意和题旨。清代张惠言认为:“作者未必有此意,评者何妨作此言!”诗词如此,书画也一样。一副国画作品,在沈鹏先生眼中,不仅仅有线条纵横粗细的精准度,有墨阶焦浓重淡的协调性,有运笔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有构图松紧虚实的想象力,还有深刻的人文命题和社会思考。

  《诉衷肠·题画鹰》仅仅用了44个字,叙述、评论、命题、释疑,从作画的场景、画家的笔法、画作的艺术特点、整体和局部效果到画的立意直至画外所引发的人文社会思考,都一一表达到位,非常有限的篇幅,凝聚了非常丰富博大的内涵,使读者在国画和诗词的双重享受中感悟到深刻的誓理,这就是沈鹏先生诗词的容量与张力。

  诗词的应用决定诗词的生命力,而诗词在应用中就必须很好地解决好容量与艺术张力的问题。沈鹏先生的诗词无疑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典范。

 

沈  鹏  著名书法家、美术评论家、诗人。

罗锡文  中华《诗词月刊》社社长。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主办单位:诗词月刊  辽ICP备16005768号-1            版权发布:营口之窗网站  技术支持:营口爱思达计算机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国家批准建站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