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锡文
他是深圳特区经济建设的理论缔造者和积极践行者,为深圳国际化进程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保留文化根脉,他高屋建瓴引领更多的同道撑起中华诗词的一片天空,让古典诗词焕发时代的光辉!他时时铭记月是故乡明,为潮人事业、为振兴家乡奉献力量!
他就是深圳潮人海外经济促进会永远名誉会长、党支部书记,中华《诗词月刊》社社长罗锡文。
为深圳发展把脉的“打工理论家”
1988年,19岁的罗锡文来到深圳学习、生活、工作,从此开始了他异于其他在深潮人的探索和经历,也成就了特别的人生。
90年代初,特区的商品经济非常活跃,当同龄人忙于赚取第一桶金的时候,罗锡文却上午报告下午就辞去总经理秘书岗位,要求到车间做一名底薪很低的计件装配工,理由是“有自由支配时间”。他的日常活动轨迹一般只有车间—饭堂—宿舍,离开公司通常只有两个目标:邮局和图书馆。传达室那一叠叠各家报刊邮寄稿费的汇款单泄露了天机——罗锡文是另有所求,也另有所获。
人才的成长离不开特定的天时和地利。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深圳兴起了新一轮的改革浪潮。时值深圳市委市政府为了全面、深入研讨深圳国际性城市的功能定位、形成条件,以及深圳国际性城市的目标、特征内涵,实现深圳国际性城市的步骤、政策措施,向全国征文。很多理论界的专业人士因课题太大、层次太高而却步。罗锡文初生牛犊不怕虎,决然向这个天字号的课题挑战。
当时深圳的科研体制还不够完善,课题组除了对他的精神表示嘉许并承诺提供一些参考资料之外,无法给予其他任何资助。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当时国内没有相关的专著,网络技术也远未成熟,各种资料最终还得靠自己搜集。罗锡文谢绝了所有报刊的约稿,风雨无阻地奔走在图书馆、教育科研单位、信息服务机构和书摊报摊之间,进行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并做了十几万字的笔记。历时八个月,终于撰成题为《把深圳建设成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综合论文。该文引起了理论界的关注,罗锡文应邀加入由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地专家组成的国际城市战略研究会,论文则被中国经济出版社选入《国际城市论文集》。
而罗锡文在理论界的成名作是受当时深圳市委副书记林祖基同志的委托,起草的《满怀信心 迎接挑战--放谈深圳优势》专稿。彼时深圳正在经历深化改革和产业升级的阵痛,原来特区的优惠政策已普惠全国,很多人认为深圳的优势已经丧失,新闻界和理论界有“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惠州”的提法;中央各部门和各省市机关报百名记者考察深圳,采访文集命名为《煮熟的鸭子往外飞》。这篇专稿从理论上回答了如何看待深圳优势的问题,是继“猴年八评”之后的理论创新,是深圳再创新优势的号角,先后被中央和各省市机关报转载,罗锡文因此被称为“打工理论家”。
随后,罗锡文进入政府部门工作。在深圳农产品公司任职期间,在林锡彬先生倡导下,他率先探索中国农产品拍卖交易,2001年他执笔的《国内第一家农产品拍卖市场》的报告,打动了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并建议省政府将全省流通工作会议放在福田农批。
罗锡文前瞻性的战略眼光,缜密的逻辑思维,深厚的理论功底,勇于挑战的坚韧个性,促使他从创新走向创新。
振兴诗坛守住净土
与国学大师饶宗颐在一起
1969年,罗锡文出生于铁山兰花的故乡——广东普宁,家道渊源,他自幼喜欢诗词,师从张华云先生,创作发表作品近千首,诗词、书画评论300多篇。
在以理论家形象出现的同时,罗锡文也是国内颇有影响的文艺评论家和诗人。自1990年受启功先生委托为“爱新觉罗家族300年书画巡回展”撰评开始,30多年来,罗锡文先后为饶宗颐、季羡林、启功、沈鹏、张中行、杨金亭、秋枫、许钦松、鲁慕迅、祝复融、陈诗来、林锡彬等国学大师或诗书画名家撰写评论300多篇,为诗词组织出版物和诗人个人专辑作序题跋不计其数。罗锡文的文艺评论视角独特,挖掘深刻,客观公正,语言平实流畅,深受读者喜爱。“罗氏监制,绝无赝品”既是戏言,也是佳话。其诗词尤以五言绝句享誉诗坛。凭借深厚的学力,他在而立之年成为中华诗词的后起之秀甚至中坚力量。
守住净土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凭借着丰富多样的传播方式促使纸质刊物倒闭停刊。而由罗锡文担任社长的中华《诗词月刊》从不投放广告却奇迹地运营至今,发行量逐年递增,这或许在全国期刊界是独特的存在。2006年开始,有感于中国有130多万人写格律诗,罗锡文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取得了一个刊号后,决定为诗友们开辟一片精神家园的净土,在千呼万唤下,隶属文化部的中华《诗词月刊》正式创刊,刊物不仅为全国诗人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更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传统诗词已迎来风正帆悬、百舸争流的伟大复兴!
出于对诗词事业的高度负责,也源于对全国诗人和读者休戚与共的同袍之情,罗锡文在国家部委关心诗词事业的领导鼓励下,与秋枫一同参与了中华《诗词月刊》的改制,通过运营和发行体制的改革,与全国各地诗词组织合作,建立了150余个工作站,大力开展诗词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等诗词普及和诗教工作,造就了“天下诗人本一家”的和谐氛围。
“为了这个共同的理想,我们确定了所有稿件不付稿费,不允许登广告,每期的稿件集中到各地工作站,经大家推荐,好的作品才能上。”罗锡文说。改制以来《诗词月刊》聚集了一批真正的诗歌爱好和创作者,被誉为“守住诗人的最后一方净土”。
中华《诗词月刊》还在浙江、重庆、湖南、山东、黑龙江等省市创建了5个“中华传统诗词创作基地”,作为区域性诗人采风、交流、创作和互动的基地。时至今日,中华《诗词月刊》发行量逐年递增,覆盖内地各省市及港澳台整个中华地区和全球多个国家,是国内两大传统诗词专业刊物之一,在纸媒落寞的时代堪称为文化的奇迹。
振兴诗坛
作为出身粤东、生活在深圳的广东人,他对广东的诗词事业的支持可谓不遗余力。在罗锡文的所有评论中,一半以上是把广东诗人的优秀作品推荐给读者;在他的支持或操持下,中华《诗词月刊》先后在广东建立了十多个工作站;通过开设讲座、指导编写校本教材、赠刊或直接资助等形式,大力支持开展诗词进校园活动。深圳福华小学、新莲小学、福新小学、海丽小学、碧波小学以及普宁职业技术学校等的诗教实践和诗化校园建设,都为他们所关切。作为深圳诗词学会的资深核心成员,罗锡文同样关心学会的发展,尤其重视新一代诗人的培养。除了与同仁致力于社区和校园的诗词普及之外,罗锡文还参与策划并资助在深圳荔枝公园开设公开性的每周一期的诗词鉴赏与创作的名家讲座,撑起了特区诗词苗圃的一片天地,赢得诗词界同仁的钦仰。
“大美中国,圆梦福田”中华诗词节启动仪式
近年来,罗锡文和他的中华《诗词月刊》还在积极开展创建传统诗词特色文化城区的尝试,由中华《诗词月刊》社、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和福田区政府联合举办的“大美中国,圆梦福田”中华诗词节已经连续举办四届,这个以传统诗词为载体来表现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和湾区文化大融合的活动,在诗词界有重大影响力,已经成为城市的一个文化品牌!
被深圳诗词学会授予“特别荣誉勋章”
鉴于罗锡文为广东经济文化发展,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旋律做出的积极贡献,深圳诗词学会特授予他“特别荣誉勋章”,个人成果与传略入选了2019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组编的《改革开放与广东文艺40年》旧体诗创作代表诗人!
助力深耕潮人事业
2012年深圳潮人会第五届班子就职典礼上台祝酒
自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雷响彻鹏城上空以来,勤劳勇敢、敢打敢拼的潮汕人一路西进,靠岸大鹏湾,成为了特区的“拓荒牛”。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1995年为了密切联系港澳台各界人士,助力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大舞台,深圳潮人海外经济促进会(以下简称深圳潮人会)应运而生。同年,在时任会长的黄国祥部长的推荐下,罗锡文加入了深圳潮人会,与深圳潮商圈的众人一道陪伴着深圳潮人会走过了风雨洗礼的27年,为促进海内外侨胞大团结、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向深圳潮人会捐赠汽车一辆
罗锡文被聘请为深圳潮人会永远名誉会长
在罗锡文担任深圳潮人会第四届副会长、第五届监事长期间,他的身影经常穿梭在各形各式的会务活动中,积极响应会内号召、献言献策,投身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捐资捐物助力潮人事业大发展。因其卓越贡献,在第五届领导班子届满之际,他被第六届领导班子聘为永远名誉会长。2016年10月20日,中共深圳潮人会支部委员会正式成立,罗锡文作为拥有高度政治素质和政治素养的资深党员,当仁不让地被推选为党支部书记,且连任至今,在他的带领下,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学习党史、党章、党的指示精神,听党话跟党走,掀起了会内全员向党看齐的热潮,为深圳潮人会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中坚力量作用。
2016年中共深圳潮人会支部委员会正式成立
2022年连任中共深圳潮人会支部委员会书记
扶助家乡留下“佳话”
爱国爱乡,致富不忘反哺家乡似乎是潮商与生俱来的本能,罗锡文虽身处异乡,却一直保持着拳拳的赤子之心,在建设家乡、振兴家乡文化艺术以及培养人才方面不遗余力。
2009年捐资修筑潮普占贵路段落竣工
捐赠善款助力普宁市“爱心救心”活动,为家庭困难的“先心患者”送去福音
参与深圳潮人会“光明行”活动
为广东潮剧院带来了80多万元的赞助
2009年,罗锡文与深圳潮人会20多位成员共同捐资修筑潮普占贵路段落,造福家乡父老乡亲;2010年捐赠善款助力普宁市“爱心救心”活动,为家庭困难的“先心患者”送去福音,获得普宁市铁山兰花奖。
为振兴家乡的传统戏剧——潮剧,他四处奔走为广东潮剧院带来了80多万元的赞助。
由著名泰国华侨张锦程先生于1983年创办的普宁职业技术学校在全国名列前茅,可随着珠三角对技能人才的重视,要留住优秀的师资愈发困难。听闻于此,罗锡文带头捐出10万元,并请时任深圳潮人会会长的庄根南司令牵头,向企业家募集了800多万元,为学校设立委托理财的基金,收益用来提高非广东籍老师的福利,希望他们为普宁培育更多人才。
为帮助热爱文化艺术的有才之士,罗锡文一家三口布衣蔬食,却积极资助出版著作。“诗歌、戏剧研究等作品无法卖钱,很多人穷了一辈子就是为给后人留下点精神财富,我觉得有义务帮他们。”罗锡文如是说。
“问汝经济有何曾?”罗锡文常以此自问,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社会责任。而回首他走过的历程,岁月所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位为深圳发展把脉的理论家,一位致力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守者,一位将文以载道精神与现代思维融会贯通的传灯者!以灯传灯,心灯长明!
图文摘自: 深圳潮人海外经济促进会
文字、编辑:周嘉宜
部分文字及资料来源:《国际潮人》、《深圳商报》、《改革开放与广东文艺4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