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者,文学之精也,难从笔上得来,应自心中流出。心中无激情,不可强做,勉强落笔,恐其画虎不成反类犬耳,纵有千言,何足言价?
二、即事、咏物,宜取其一点而深掘之,切忌贪大求全,面面俱到。
求全则易失之薄,一两石灰,焉能白楼房一栋?与其淡饮百杯,不若浓尝一盏。
三、诗忌四面挥拳,伤筋动骨,点到为止,最为上乘。
前朝某公作咏梅诗,惟恐不能道其精髓,一气竟成百首之多,余尝于灯下细检之,出其中某首,尚称差可,统阅全篇,则觉多转毂语耳。梅之形象未见丰满,倒似兵后田园,支离破碎矣。此四面挥拳、伤筋动骨之弊也,骚人不可不防。
四、作诗须留馀地,不可过分逞才,才尽则诗尽,反觉无味。欲捉尽一天麻雀,余恐其出力不讨好也,人宜慎之。
五、律诗难工,开头须叫得响,结尾宜悠得长,中间两联则应支梁立柱,撑起门面。开头不响,是为闷头;结尾不长,即谓秃尾;中两联不得力,则可称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了。
六、律诗最忌生硬凑对,生硬凑成之对,如朽木立柱,看似有形,实则贻误大事,初习者不可不知。
七、律诗抽出中间两联,首尾便成绝句者,应打入冷宫;去首尾而成绝句者,宜送去劳教;中裁而成两绝句者,则冷宫、劳教俱不能收,端的不可救药矣!
八、对仗须势均力敌,力不敌者,蹩脚联也。"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前脚蹩也,"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后脚蹩也。久而久之,多数人便只记得一条腿,岂不惜也乎哉!
九、成语入诗不妨,但须不著痕迹。
"才如天马行空惯,笔似蜻蜓点水轻",袁随园句也,著处自然;
"晓风残月屯田墓,零露浮云魏帝台",沈归愚诗也,稍嫌呆滞。
余尝作一联云:"睡醒待闻鸡起舞,居闲休与虎谋皮",将成语悬於句尾,前贴以"待"、"休"二字冲淡之,虽不足为法,然亦可供君子一笑。
又,成语如能化烂入诗,则更佳。余亦曾有尝试,"切莫操琴乱对牛"是也。
十、应酬诗非不能作,作宜认真也。
应酬不是应付,总要有些个性方好。以赠答为例,若一首诗如通用礼品,可以赠张三,亦可以赠李四,则此种诗大可不必劳神去做。必得赠老者以杖,赠少妇以裙,赠童子以饼,方可为之。
十一、诗忌说霸蛮话,金刚怒目,人所不堪。同是一人咏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气魄固雄,然令人望而生畏;"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抱负亦是不凡,读来却感亲切。其理何在?柔能克刚是也。
十二
1、原样搬来,"天若有情天亦老"是也,人皆能为之,不足法。
2、稍动手术,今人刘人寿有句云:"天若有情天亦恼",仅易一字,大胜前例。
3、剪枝嫁接,"雄鸡一声天下白",李长吉句也,润翁剪作"一唱雄鸡天下白"而为己用;此法固佳,然不能多用,多用则不免捉襟见肘矣。
4、另著衣衫,"石出疑无路,云开别有天",杜少陵语也,放翁作"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或有承,而模样已全然不似古人,此大家手法也,但法不妨。
5、化其神意,如同述人山之恋,太白诗云:"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稼轩化而为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云庄更变其为曲:"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此数例足可惊杀世间俗眼。
十三、诗不必担心古人做尽,正饭不必担心古人吃尽类耳。"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历代都有不同诗料,不同语言,此社会发展之必然也。李太白才纵高,焉能写出宇宙寻幽,月宫探秘?静坐忧诗,杞人属也。果真如此,则大家都不必活了。
十四、做诗无定法,品诗无定评。
若流派之豪放、婉约者,实则并无优劣。大抵该豪则豪,该婉则婉,古之贤者多如是。
东坡唱"大江东去",固豪矣,然亦有"腻玉圆搓素颈,藕丝嫩、新织仙裳"之婉;
李易安"轻解罗衣,独上兰舟"岂非婉乎?旋又作"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豪唱。
厚此薄彼,必欲以著某流派之冠为幸者,庸扰也,吾恐其终究不能入流。
十五、诗之表现,有主含蓄者,有主直率者,皆自以为是。
余意以为两法俱佳,但须用於不同场合。何时何地用何法为宜,不在於自身,而在於对象。
河洲淑女,固宜软语温存;若恶寇凭凌,则必得"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也!有时雾里寻芳好,有时开门见山好,未可执於一端。
十六、做诗必先做人,人品高,诗品自高。道德文章,二而一也,岂容分割?诗以才传,更以品传。秦桧为宋朝宰辅,三甲出身,才当不匮,而品行卑下,故后世不知秦桧有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