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物候总如诗
——选读张福才壬寅年诗词
罗锡文
自北京冬奥开幕式之后,每隔半个月都要经受一波网约或电约“节气诗”稿件的困扰。这种几近“全民动员”的多波次轰炸的阵势,确实让人招架不住。笔者曾用“千古文章事,敢因一诺轻?”为多次婉拒诗友之约致歉。
客观地说,参加这种应时应景的同题唱和,对提高写作技巧是有帮助的。但实在不适合于创作,很大程度上会制约“诗性精神”的舒张与释放。
3月28在惠来诗词群读到了张福才先生的一个小专辑《壬寅诗词选》。突然感到在外界的纷嚣之中透进一缕清风和静气,虽然这个专辑28首诗的内容基本都与季节相关,但无论从体裁、排序还是从内容来看,多数都不象响应集结号的“命题作文”。读完之后还下意识的把这个专辑放进“收藏”文件夹。现选几首和季节相关的诗与读者共赏。
惠来迎春寄怀
蜃楼焕彩日和融,春至葵阳自不同。
燕语芳林传好讯,花香玉岭醉长空。
城乡八达人文蔚,海陆千连物产丰。
再踏云程开远景,一年更胜一年红。
张福才先生擅七绝与七律,多走大开大合的路子,重收放,有法度;字从句顺,工稳雍容。虽然在这个专辑中这首诗并不算出彩,但这是其中唯一一首咏春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这是一首典型的应时应景的命题之作。在分享的同时,也便于与其它作品比较。
夏日
堤垂碧柳水澄清,一样风光别样情。
未觉春来春已老,荷塘听雨乱蛙声。
这首七绝是妙手偶得的天成佳作。张福才先生是在深圳工作生活的葵阳人,在这座“四季如夏”的城市里,“堤垂碧柳水澄清”是四时可见的景观。“一样风光别样情”一语道破天机,这首题为“夏日”的诗,写的未必就是炽热逼人的夏天,更多的是对“冯唐易老”的感慨;读到“未觉春来春已老”时,会使人不由自主的释卷思忖,“去日苦多”几乎是所有人的心结;至于“荷塘听雨乱蛙声”,完全符合这首诗叙事的逻辑,在夏天这个特定季节可能是“会有的真情”,但不一定是“曾有的事实”,所幸“乱蛙声”没有干扰到诗人的定思。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这个专辑里面与“秋”相关的诗过半,也都是非常成熟的作品。其中,笔者最喜欢下面几首:
立秋抒怀
蝉声渐歇转初秋,云淡花凋水自流。
难弃尘中千样事,徒添笔底几分愁。
生涯累日当知味,世路烦身怯上楼。
但喜诗书能醉我,无端百结了心头。
秋味
潮去潮来春复秋,个中滋味句中留。
清风依旧庭前过,圆日还从岭上浮。
百变尘缘求自远,千寻世路歇难休。
闲情最喜深宵后,半数繁星半倚楼。
壬寅中秋前寄怀
归鸿续续菊争妍,又近中秋望眼穿。
梦枕他乡空有意,花开故里恨无缘。
楼头煮茗听风雨,槛外观云数岁年。
悟透枯荣成败事,于平凡处琢新篇。
壬寅秋遐思
百扰红尘道未休,韶光一逝不回头。
无声海岳观花落,有序生涯听水流。
独爱天高枝上月,偏怜露冷梦中秋。
此身如可重年少,定向书山作远游。
年过不惑之人,对于人生和事业,有时难免有些许紧迫感和失落感。诗人对此毫不掩饰,也不稍事夸张。如与知己倾诉,娓娓道来。情虽真切,语却从容。“生涯累日当知味,世路烦身怯上楼”的忐忑,在“闲情最喜深宵后,半数繁星半倚楼”的自我调剂中化解;诗人不学曹孟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是“但喜诗书能醉我,无端百结了心头”,进而“悟透枯荣成败事,于平凡处琢新篇”!最为励志的是“此身如可重年少,定向书山作远游”,这是破茧之后境界的升华!
这个专辑,写得传神而隽永的是《立冬小赋》:
天渐初寒草渐稀,峰峦叠叠乱云围。
庭前树寂黄花艳,湖上波平红鲤肥。
未觉秋归冬已至,但知月落日相依。
四时物候千般变,最爱春风叩旧扉。
这首七律,破题、铺垫、承接、转折、归结,环环相扣,巧妙衔接。实写时序之变化,着眼点却在情感上,“月落日相依”就是不解之缘。结句“四时物候千般变,最爱春风叩旧扉”,由于对自然规律的充分认知和切愿笃信,所以在立冬之日就静候春风问讯,是因相信而期待,不是因看到才相信,知己论交,正该如此。“最爱”是诗人发出的最诚挚的邀约,请问:你还等什么呢?
2023年4月27日于鹭栖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