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首页 诗词月刊 倾心余事做诗人 诗人档案 站长风采 诗坛快讯 切磋园地 八方联谊 诗词曲赋 诗书画廊 联系我们
切磋园地 当前位置:首页 > 切磋园地
诗苑杂谈
[发布时间:2016-03-21 17:36:47 ]   

  传闻李白登黄鹤楼见到崔颢的诗后,自叹弗如,遂搁笔不写,只留下两句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个故事颇有启示:

   李白虽然名满天下,但却不以“老子天下第一”自居,敢于正视现实,正视差距,正视自己不如他人之处,此其一。二是,不仅正视,而且还敢于公开道出:对崔颢的诗赞誉有加,而不是三缄其口,讳莫如深。这正是所谓的天纵之才,诗仙李白的率真处,透过这可爱的率真,我们看到了其人格的高卓。三是善于吸收。离开黄鹤楼后,不久,李白便写了一首七律《鹦鹉洲》,这首诗明显有摹仿崔颢《黄鹤楼》诗的痕迹。后来李白又写了《登金陵凤凰台》。后世诗家对此诗大为赞赏,有的甚至认为超越了崔诗。唯有这样的大襟抱、大风范,也才会有横绝百代的大诗作。

   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是值得大力提倡的,它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原动力。舍此,便不会有思想理论的开拓和突破。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教育、文化等概莫能外。因此,它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对于诗歌创作而言,没有思想的自由,便没有诗人个性的张扬,也就没有诗歌创作的突破;没有精神的独立,诗人的精神世界就失去了赖以支撑的脊梁,也就不会有真正属于诗人自己的建树。这个观点不难理解,只要回顾一下中华诗歌发展的历史便一目了然了。

  把提倡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视为是异端、洪水猛兽,或讳莫如深,避而不谈,或扣帽舞棍,大加讨伐,这是“舆论一律”、“一花独放”思维方式惯性作用的反映。它对于诗歌创作是十分有害的,这个教训是沉痛的。当然,自由不是无限,独立亦非绝对,它决不排斥对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吸收。

  与牛顿的经典物理学比较,现代物理学奠基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则是独树一帜、别开天地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不是在老树上嫁接的枝条,而是产生质的飞跃的转基因。中华诗词的创新发展是否也能实现这一质的飞跃呢?有如鲁迅先生所言:逃出如来手掌的本领。循规蹈矩,亦步亦趋,或搞一点改良、嫁接是不会有前途的。

  当世习诗者一旦被人推崇为大师、宗师、泰斗便有些不妙。已经是大、宗、泰了,供到神龛上去了;自己又缺乏自知之明:端着架子,正襟危坐等着朝拜。众生也只有顶礼膜拜的份了,谁还好意思或斗胆去提意见?如果自己能哈下腰,礼贤下士,能够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共同交流、切磋,情况可能好一点。

  将已故诗友的诗集转送给另一位诗友,阅后,这位诗友给我来信谈读后感,不无遗憾地说:诗作质量一般,没有发现“拍案叫绝”的作品。对此,我很不以为然。在我看来,“拍案叫绝”者,总归是少数,既使是有如李杜的作品,其传世的精品——令人“拍案叫绝”者亦属凤毛麟角。古往今来,对于绝大多数诗人而言,毕其一生之精力,写出的东西,多是寻常,甚至一首精品也出不来,更没法令人“拍案叫绝”了。这是不足为怪的,诗词是属于高雅艺术类的,千淘万漉,吹尽狂沙,零星剩下的才是金子。至于“拍案叫绝”,我不知此君依据的是个什么“鉴赏标准”,有些令他“拍案叫绝”的作品,是否他人也会产生共鸣——跟着“拍案叫绝”,反之亦然。诗词作品鉴赏从来都是见仁见智,很难达成所谓的“共识”。既便是像唐·崔颢《黄鹤楼》、唐·杜甫《登高》这样的名篇,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更何况是对那些普通的习诗之人。

  从履历表上看,有些离退休老同志的文化水平较低,他们中有的仅仅是小学、初中毕业,有的甚至没有到正规学校读过一天书。然而,今非昔比,参加革命工作后,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学中干,干中学,经过长期刻苦努力,艰苦磨练,道德修养、思想水平、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业务水平等均有很大的提高,有的已成为某一领域的业务骨干或专家。在有些方面,他们的水平和能力是当今一些获得高学历的人也难以与之匹及的。所以,如果用几十年以前履历表上填写的学历来衡量他们今天的文化水平和能力,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在工作期间,这些老同志,忙里偷闲,利用业余时间,搞一点文学艺术之类的东西,有一些收获,但毕竟是业余活动。从工作岗位退下来以后,则可以集中精力去搞。他们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潜力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发挥。认识到了这一点,对这些老同志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在文学艺术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也就不足为怪了。

  千秋褒贬,后人评说。此言值得深思:对诗词作品的评论,同代人的褒贬,难免带有主观色彩。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甚至是多种因素的交织。即使是评论者主观上力求不带偏见,秉公心,法眼,有时也会出现偏颇、看走眼。历史经过较长时间的淘漉、筛选,几十年,上百年,浮在表层上的泛起的沉滓沉淀下去了,附着在评论者头脑中主观色彩的热劲逐渐冷却了,评论者以平和的心态,冷静的眼光,客观地面对前人的作品,这样的褒贬,或许就多了几份公正和实事求是。这让那些热衷于出名,梦想百世流芳的人们未免感到失望——作品质量的高低,能否传世,自己说了不算数,小圈子内的人瞎吹一通不好使,吟长、宗师者圈定也未必奏效。起码有个难题解决不了,人总是要死的,当然,这些人也不例外。死后贬褒谁管?这个专利终究归后人所有。即使有例外,能万寿无疆,也无法做到舆论一律或一锤定音。只要看看《西游记》、《封神演义》就清楚了。所以,还是静下心写吧!这或许能使作品增加点分量。至于其它,写作以外的事,似应以少想点为宜。

{(中华《诗词月刊》编辑部编撰,摘自中华《诗词月刊》}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主办单位:诗词月刊  辽ICP备16005768号-1            版权发布:营口之窗网站  技术支持:营口爱思达计算机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国家批准建站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