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首页 诗词月刊 倾心余事做诗人 诗人档案 站长风采 诗坛快讯 切磋园地 八方联谊 诗词曲赋 诗书画廊 联系我们
诗词曲赋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曲赋
生活的颂歌 人格的写照
[发布时间:2016-03-21 19:09:53 ]   

生活的颂歌 人格的写照

—《赋真诗集》序

赵京战


  《赋真诗集》初稿摆在我的面前,着实令我吃了一惊。杜福贞一直从政,几十年官场生涯,颇有政声。卸任退休以后,才开始学写诗,从头至今不过三五年的时间。可他的诗却突飞猛进,飞速发展和成长起来。他不但能够熟练的创作绝句、律诗,还创作了大量的词作。而且越写越好,不少作品在省市级诗词刊物、直至《中华诗词》上发表。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够取得这么好的成绩,这本身就是非常值得深思的。

  我想,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杜福贞学诗的历程和经验。

  一是他对生活的热爱。生活,是任何艺术作品的真正的源泉,是诗人熔铸艺术作品的矿藏,是诗人赖以耕耘收获的土壤。对生活的热爱,转化为对艺术的热爱,升华为艺术作品,这是通往艺术殿堂的必经之路,也是诗人成长的必经之路。下面我们来看作者的两首词:

卜算子·拜年

春色降梅枝,瑞气腾门檻。邻里亲族拱手逢,笑满农家院。

白首寿星翁,晚辈成群站。叩拜之声喊未停,跪倒人一片。

蝶恋花·年节盼(二首选一)

别绪一腔丝万缕。素手轻敲,短信绵绵语。曾道年节回故里,未闻灵鹊梅梢喜。   泰泰安安福所系。欢度佳节,最是天伦趣。盼到活脱脱个你,挣钱多少谁盘计?

  活生生的生活,人人皆熟悉,人人皆经历,每一位读者都能从诗中感触到自己。作者把生活诗化,也就是艺术化,给读者审美的享受,点燃了读者心灵的火花。读者从熟悉的生活中,读到了未曾发现的奇珍异宝——艺术的美。

  二是对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热爱。古典诗词既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其传承的载体。诗的根就扎在民族的传统道德文化上。只有热爱传统文化,才能对诗词产生兴趣,才能热爱诗词,献身诗词事业。我们再来看作者的两首词:

江城子·诗心

老时又秀韵文才。字推排,纵情怀。习宋学唐,师友共培栽。物览神游山共海。天章剪,锦云裁。 有约文曲点睛来。灌醍醐,洞天开。凤舞嘤鸣,执手赴蓬莱。玉液千觴诗万首,陪李杜,醉瑶台。

临江仙·除夕供祖

祭祖寻常多怆感,除夕惟是欣情。 鸡鸭鱼果案桌盈。香烟飘袅袅,鞭炮响咚咚。   丽日惠风临瑞第,迎来玉宇澄清。琼浆玉盏慰先灵。举家逐事顺,来岁更兴隆。

  第一首表达了作者学诗的志向和心境。第二首叙述了作者全家过年时供祖、祭祖的状况。祭祖,这大概是唯有中华民族才具有的习俗(东亚有此习俗,那是从中国传去的),不仅表示对祖宗的感恩和怀念,而且表示对祖宗血脉的继承。这种继承,首要的是对祖传家风、祖训精神的继承。推家至国,由小及大,就是对整个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继承。这是诗人最重要的基因。

  三是他对人民大众的热爱,特别是对社会底层、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作者关心社会,目睹社会各阶层的境遇状况。志士襟抱,仁者情怀;恻隐之心,油然而生。我们再看下面两首诗:

摊 贩

街头摊卖奈何无,冒暑披寒遭赶逐。

时下贯添花上锦,谁为弱势鼓和呼?

扫街工观感

起早搭黑沐冷风,街西扫罢扫街东。

何当铁帚云霄降,荡尽世污天地澄。

  毋庸讳言,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写这样的诗句是有风险的,1957年,有多少人因为类似的话语被打成右派。作者身为政府中级官员,亲身经历了多少风雨沧桑,个中利害,当然心知肚明。对于这些,作者完全可以绕开走,说一些莺歌燕舞的平安话、四平八稳的保险话,岂不更好?但是,作者的人格,作者的良心,作者的善良的本质,让他在真实的生活面前不能只顾明哲保身装聋作哑。“谁为弱势鼓和呼”?显然,作者做出了正义的选择。这个选择,使他的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我为他的诗集作序,也会因此而感到自豪。

  以上三个“热爱”,是他学诗的动力,同时也是他处世的原则,做人的根本。同时也是他的诗集提供给读者的最宝贵的创作经验。我觉得,这是《赋真诗集》最有意义的价值所在。他的诗,就是他人生足迹的记录,就是他对生活的颂歌,就是他人格的写照。“诗如其人”,于此可见一斑。

  杜福贞出生在河北省清河县,生长在大运河边、清凉江畔,这块古老的沃土,曾经孕育了现代著名学者顾随。顾随的弟子叶嘉莹,是当代诗词界搴纛前驱的大师级人物,现在还活跃在祖国的诗坛。这些璀璨的巨星,都是从清河大地上冉冉升起的。说清河“人杰地灵”,此言非虚。清河先有了“人杰地灵”,接着又是“地灵人杰”。杜福贞生于斯长于斯,钟灵毓秀,继学者之血脉,接诗人之灵气,所以先天就具有了诗人的基因吧。说这是一个原因,也许,这就是一个原因吧。但我相信,这只是外因。内因是什么?那就是杜福贞自己,是他自己的刻苦钻研、虚心好学,博采众长、勇攀高峰,是他自己的不断地追求、不懈的努力。个中的艰辛、甘苦,只有杜福贞自己心里最清楚,我们只能想见其万一。

  这种追求有了结果,努力有了收获,这本诗集,就是他追求和努力的结晶。我为他高兴。我想,广大读者读了这本诗集,也会为他高兴的。

  谨以一首小诗,作为这篇短文的结尾,并以此献给杜福贞,同时也是献给《赋真诗集》的广大读者:

《赋真诗集》读后

谁与诗家论仄平?仁心大爱是真情。

功夫不负有心者,北国争传杜福贞。

 


 

赵京战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主办单位:诗词月刊  辽ICP备16005768号-1            版权发布:营口之窗网站  技术支持:营口爱思达计算机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国家批准建站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