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读谢得中先生《悟医吟草》
罗锡文
余少时曾诵读《药性赋》和《汤头歌诀》,因没有规律可循,过于枯燥,知难而退,终于放弃,现在仅能记住一句半句,所以深知学医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药性配偶”和“十八反”的具体内容虽然没有太深刻的印象,但中药可以救人也可以杀人的道理却烙印在心。学医中最难的,还不在于对药性的了解,难在辨症上。望闻问切不像西医一样可以量化,所以在应用上极难把握,浮、沉、迟、数、虚、实、滑、洪、细、弦等各种脉象,也不易分别,需要非常敏锐的触觉。毫厘之间有天壤之别,人命关天的大事,不能不慎之又慎。
即便如此艰涩,中医学还是中国较为普及的一门科学,几千年来为种族的繁衍和国人健康提供了重要保障。而且中医学在理论体系的完善和临床应用上也与时俱进,为世人的健康和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
谢得中先生家学渊源,又经潜心钻研数十年,在中医与中药方面有极深的造诣。早在东南亚一带,展开以中医学为主体,对热带疾病调查,其中包括侨居地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卫生等,进而创立适应热带疾病的普遍性用药的生产企业,用中医药造福一方,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推广中医学的使者。谢老苦心孤诣,历时三年,用七绝和七律来诠释中医理论和记录辨症、施治心得,写成了医诗选集《悟医吟草》,成为医界和诗坛的一个创举。我读后有以下几点感受:
《悟医吟草》是福音书 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动因是:与其拯救国人的肉体,不如拯救他们的灵魂。谢得中先生用诗的形式来记录研究医药的心得,把国学中即可医人又可医国的中医学和言志抒情、淳化民风的诗两项绝活有机结合起来,用意是不言而喻的。“医者父母心”,谢得中老先生既有对生命的无限关爱,也有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加上本人高古儒雅的风格和学究天人的修为,所以集谢老大半生的研究成果和多年心血的《悟医吟草》,是为世人带来健康和智慧的福音书。
《悟医吟草》是中医经典通常,诗化语言和学术语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用诗来演绎中医理论是有很大难度的。谢得中先生用汉语中最生动的语言,将传统中医理论中的精髓形象地概括起来,让读者更直接、更深刻的理解领悟。《悟医吟草》不是对典籍的翻译,而是抓住最为关键的节点,重点加以诠释,这对专业人士是有很大帮助的。当然,《悟医吟草》对谢老来说还是一种尝试,“医诗选集”的副题也说明它的内容还不够系统,但在所有已经涉及的领域中,谢老的诗确实起到航标灯塔的作用。
《悟医吟草》是养生法宝 虽然专业性很强,但对普罗大众来说,《悟医吟草》还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养生工具书。首先,它告诉读者不同的季节人的身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如何使用和保护好身体,如《四季养生歌》;其次,针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生理周期常见的疾病、成因,提炼出调养、施治的方法,如《妇儿篇》等;集子最值得称道的是有大量的关于常见病和疑难顽疾的剖释、辨症诀窍,很多还附有验方(多见于注释)。从这些只点明方名和加减之法的验方,我们可以看到谢老治学的严谨和为人处世的无私——病者和医家对于《悟医吟草》的理解和领悟是有所不同的,患者对疾病可能没有基本的判断能力,如果照方抓药,可以是“药到病除”,但稍有不慎也会“药到命除”,其中的风险不能低估,所以只能由受过中医学专业教育的医生来处方用药。谢老这种点到为止就是深得中医学“对症下药”哲理的高妙手法。在中医领域,验方、秘方往往是执业者安身立命甚至扬名立万的法宝,轻易不授与他人,谢老毫不保留的在集子中公之于世,是何等豁达大度!谢老的辨症之法,对患者也是非常有用的,明确病因及病灶所在,可以及时地调整生活习惯,也便于有方向性、有针对性的求医,避免“病急乱投医”。
《悟医吟草》是诗的革命 沈鹏先生用格律诗来记录书法创作的理论和心得,虽然对沈鹏先生来说这是偶一为之,我在《不名斋选集-诗词评论》中还是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现在谢得中先生用格律诗来写医学专著,我认为称得上是诗词应用的一场革命。前人也做过这种尝试,例如假借刘伯温之名的《奇门遁甲》中“甲戊见牛羊,乙己鼠猴乡,丙丁猪鸡位,壬癸兔蛇藏,庚辛逢虎马,此是贵人方”,和《算术【韩信点兵诀】》中“三子同行七十稀,五树开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正月半,除百零五便知机”等等,不是语焉不详就是七拼八凑,而且限于作者水平,这些所谓的歌诀都不符合格律,变成顺口溜。谢老集子中的诗,格律严谨,表达到位,可读性高。为格律诗词的应用树立了榜样。
横看成岭侧成峰。《悟医吟草》不论从中医学的角度还是从诗的角度来看,都是非常成功的,无论医生、诗人、患者还是普通读者,都可以从谢老的集子中得到莫大的收益。我没有举谢老的任何一首诗作为例证,是因为我对中医临床了解不多,怕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同时我写这段文字并不是想在这里证明什么,只希望给大家传递一个信息——《悟医吟草》是一本值得一读、甚至不可不读的好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