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首页 诗词月刊 倾心余事做诗人 诗人档案 站长风采 诗坛快讯 切磋园地 八方联谊 诗词曲赋 诗书画廊 联系我们
诗词曲赋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曲赋
李青葆《心灵的风景》序|丁芒
[发布时间:2016-04-07 09:55:22 ]   



羡君每出灵馨语  一句通天别有神

——序李青葆诗集《心灵的风景》

丁  芒




2009年丹桂飘香的季节,我受浙江省丽水市诗词学会邀请,到绿谷采风,诗会的几位会长一路陪同,其中就有常务副会长、《处州诗词》主编李青葆。他是专程从青田赶到丽水陪同我参观的,还特地邀请我参观了青田县的风景名胜——石门洞。这是我和他的第一次见面。次年盛夏,全国丁芒诗词艺术研讨会在陕西省避暑胜地麟游县召开,他也出席了这次大会,并且赠我两首诗,这是我们的第二次会面。会后他给我发来了陕西行吟8首,我给他回了一信,并作了简评,初觉其水平已臻上游。后来又读过他的诗集《行走的风景》,这本诗集曾获得2005年国际龙文化金奖,印象更深。我开始注意,从《诗刊》、《诗词月刊》、《江南诗词》、《处州诗词》等杂志上搜读他的诗作。不久,他来信说要出版一本楹联专辑,嘱我给题写书名:“屹立的风景”。我题签后,概括历来的印象,写了一首小诗赠他:“诗性思维即准绳,成优败劣截然分,羡君每出灵馨语,一句通天别有神。”庚寅年底收到了这部成书,他又附言嘱我为其新著8卷诗集《心灵的风景》作序。一部接着一部,可见其创作精力之旺盛,令我这个年届八十又七的老人羡慕不已。早些年我就婉言谢绝了许许多多的求序者,实在是精力日衰,爱莫能助,自叹年岁不饶人。但李青葆在当前诗词界已崭露头角,是不可多得的承前启后的人才,对于他的求序,我有两难:其一,难以启口拒绝。他与我一样,自幼就是一个诗词爱好者,只不过他没有遇到能带领他走进这个园地的老师,在校读书期间又有“不宜在青少年中提倡”的约束,老师不教。直到中年,靠着天资,靠着毅力自学成才,而且达到今天这样的水平,真不容易。作为诗词界的老者,面对卓有建树的后起之秀,如果抱着不闻、不问、不理、不睬、不鼓励、不助推的态度,于心何忍!其二,年事已高,难以胜任。为人作序,我历来是先从头到尾认真阅读,仔细研究作出理性的评价,然后才动笔,从不敷衍了事。目前,我每天都能接到十来封书信和电话,大多是要求评析、作序、题跋、题辞的,还有许多书法笔会、社会活动,疲于奔命之感日益加剧。对于李青葆的一大叠诗稿,我实在已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一一拜读、研究,而敷衍了事又有违我“认真办事”的信条。两难相权,我只能选择其中的一部分佳作,做点评介,以飨读者。


一、立意深远,格调高昂

李青葆写诗的着眼点高,因而能深刻地注入其情感,比如《黄河壶口瀑布》:

天河直泻雾蒙蒙,倒海翻江挂彩虹。

来纳群魔入瓶口,去如万马出樊笼。

豪情融有轩辕血,浊浪翻为黄土风。

莫问神龙何怒吼,千秋爱恨在胸中。

一开始就把天河直泻,倒海翻江的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继而用魔鬼入瓶、万马出笼来形象地描写黄河水的凶猛气势,把进出壶口的那一瞬间的景象刻画得淋漓尽致。颈联一转,为什么黄河会如此豪情万丈,是因为它融入了轩辕血,以“轩辕血”三字来概括中华民族的勇敢奋发的精神传统,够大胆!够奇特!又是多么贴切,多么隽永!浊浪,客观上是因为那片无穷无尽的黄土高原被雨水冲刷下来造成的,在黄河流域,有炎黄子孙的始祖轩辕庙,有十三个朝代的故都西安,有中华民族复兴的发祥地延安,他们共同织成了黄土的骄傲,即黄土风。这一概括,内涵丰富,令人产生许多联想,与轩辕血恰成绝对,成为全诗意旨传达的制高点。尾联他把神龙怒吼的根源归结于“千秋爱恨在胸中”,黄河并没有生命,无所谓爱恨。是他把华夏儿女的爱与恨、哀与怨、喜与乐、屈辱与荣光,统统通过黄河的怒吼宣泄出来。 “在胸中”,是黄河的胸中,也是作者的胸中,更是所有中国人民的胸中。从一个客观的景象能写出如此高远的意旨,磅礴的气势,没有深厚的功底是不可能办到的。像上面这首诗一样,立意深远,格调高昂的还有许多,现再摘取部分诗中的精句,与众共赏。比如:

千古英雄今胜昔,江山处处换春娇

——《开国大典》

磐石无愁人世浊,心坚依旧伴清流。

——《巨石吟》

举头仰望却金地,松柏青青气自娴。

——《桃花岭》

纵然为炭百年后,犹放光华暖世间。

——《咏竹炭》

莫道江南春意晚,满眸桃李乐无求。

——《无题》

清高不入红尘伍,正直品超松与梅。

——《阿里山神木》


二、形象与意象的高度结合

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诗歌对生活现实的反映和评价,亦即它的思想与感情,连同它的思考与判断,都有一个完整的感性形象统一起来。

意象,写诗要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以作者之意(思想感情)介入、主导,甚至变换客观的物象、事象,谓之意象。意象的意,一个连着一个,像鸟儿一样在天空飞舞;一场接着一场,像电影一样在银幕上闪映。所以常说的诗的想象、联想、幻想、夸张,都是创造意象时的思维活动,即所谓的比兴手法。

在艺术中,在诗歌中,创造各种意象单元加以链接是基本手法。想象力,在创造意象活动中占据着首要地位。中心意象的构成,就是全诗的构思。雪莱曾说:“诗是想象的表现。”这是值得深刻领会的。

李青葆的诗就极富想象力。比如《深谷巨蟒》:

千年修炼为成龙,深谷探头思帝封。

未断红尘名利念,只留寂寞作孤峰。

“深谷巨蟒”是三清山的一个景点,他把形似巨蟒的孤峰,比作千年修炼,想博得一个封赏从而成为龙的蟒蛇,由于未断名利欲念,苦苦追求帝封,到头来还是一场空,最终还是独立深山峡谷,寂寞地虚度年华。名利思想使静止的石头有了生命,这种手法是非常高明的,也非常深刻的揭露了人间追名逐利,甚至不择手段的丑恶嘴脸。石头看重名利的结局是这样,人呢?由读者去深思。

还有他的《思春女神》:

三清山顶现真身,岁岁朝朝思故人。

只为生前一承诺,岭头坐等五千春。

思春女神,她的“承诺”,她的“坐等”,其实都是李青葆赋予的。这种把诗人意旨与客观形象密切地糅合在一起的手法,赋予了诗作以鲜活的生命,李青葆的诗艺和诗风于此可见一斑。


三、构思奇峭,构句灵动

《咏麟游》:

放眼苍茫藏世深,隋唐钟鼓荡禅音。

城因古韵自增重,山有乌金四季春。

麟游县是一个古城,隋朝在这里建有离宫,唐朝在这里修建了陪都,两朝先后有四帝在此避暑,处理朝政,是一个山中古都,历史底蕴深厚。虽然宫殿被洪水冲毁,但久负盛名。被公认为楷书之祖,誉为“三绝”的九成宫醴泉铭碑依然完好,同时还保存着许多古迹,慕名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如今又发现了一座大型煤矿,给古城增添了活力和新的气息。李青葆用“城因古韵自增重,山有乌金四季春。”两句点出了古城的核心价值,写一般的即景诗达不到如此理性的深度,可见他独到的构思。又如《朝登青莲山》:

满山嘉木雾轻笼,幽径深深花露浓。

足踩青苔千步绿,鸟声逗我上高峰。

好一个“足踩青苔千步绿,鸟声逗我上高峰”,意、象、情致、动势都很新颖,一看便难忘。诸如此类,还有很多,比如:

银河天际下凡来,散作梨花崖畔开。

高处明知多美景,偏从谷底起惊雷。

——《阜山百丈漈》

银河下凡在崖畔散作梨花,视觉多美!可它偏偏在谷底起惊雷,震耳欲聋。一高一低,一明一暗,视觉听觉一起给人带来冲击,仿佛是一个电视特写镜头。又如:

三千溪水汇深山,敢与瑶池试比蓝。

快艇追风上天去,请来王母到人间。

——《千峡湖五章之四》

三千溪水汇成了一个硕大的人工湖,其水可与瑶池比蓝。快艇能追风上天请来王母娘娘,极尽夸张、比喻之功效,使诗腾飞起来。

江南三月桃花雪,万树缤纷冻美人。

惊艳双眸化蜂蝶,阳光之下吻红唇。

——《踏雪赏桃花》

此诗有五奇:一是雪和桃花相处;二是将桃花比作冻美人,即冰美人。三是把目光比作蜂蝶;四是将欣赏说成吻;五是将桃花瓣比成红唇。其构思奇特,美轮美奂,莫过于此。

四、讲究诗格合律、对仗工稳

从李青葆刚出版的楹联专著《屹立的风景》可以知道,他有创作对联的独到功力。由于这样,写作格律诗词,他更具有做到合律、工稳的优势。所谓合律、工稳,主要指他在格律方面,如平仄、对仗、押韵等,几乎无懈可击,不妨抄录几首与大家共赏。        如《寻访玉女潭》:

古诗诱我觅清泓,玉女深藏秦岭中。

峡谷轻岚飘绿树,瑶池圣水绽芙蓉。

华姬戏浪云裳艳,武媚临潭春意浓。

山鸟犹歌天籁美,渔翁难钓盛唐风。

又如:

天有雷声鸣抱负,人凭绝技放鱼钩。

十年长线钓真主,三尺青锋定大周。

——《宝鸡姜太公钓鱼台感赋》

弦歌喜步唐时韵,游览爱看秦代风。

清浊难融分二水,古今共处饮千盅。

——《西安怀古》

武周奏曲李唐韵,日月临空尧舜年。

独展英才牵国步,首开红袖举皇鞭。

——《谒武则天陵感赋》

蓝天化在神湖里,羊乳溶于云朵中。

日照滩林千卷画,雪成经典万峰冰。

——《喀纳斯湖》

巡天气壮十三亿,惊世龙翔九万重。

——《神六航天感赋》

云漫石林疑鬼峪,雾来仙子下尘凡。

娇赢雁荡三春色,幻胜黄山百变颜。

——《咏张家界》

如诉如歌传远韵,追江追海作源泉。

曾融热血滋千岳,更领征程汇万川。

——《井冈山龙潭瀑布》

日出浪花如火焰,潮来天地似摇篮。

缤纷夏夜闪光处,浩淼诗情放眼间。

——《度假北戴河》

雀妒鹏程施暗箭,犬疑日影吠黄昏。

黑窗难锁腾云志,白发犹思报国心。

——《读詹品烈先生<风雪人生路>感赋》

壮志廿年遭锁链,青春万岁受凌迟。

毫端巧吐心中火,才气高为雨后霓。

——《敬奉文学大师王蒙先生》

盐桥天下无双渡,海市环球第一楼。

龙卷豪情书碧落,血奔地脉壮神州。

——《车过戈壁滩》

五、善于用通俗的当代口语为诗词的语轴

我一向主张,当代诗词就应用当代口语写作,不仅指嵌用几个新词俗语,而是整个“语轴”的改变,不但语序合法,语音合律,语感新鲜,语流也畅达,这些合起来,便是“语轴”。用当代口语为诗词语轴,就必然有一股灵动鲜活之气贯为语势。

李青葆的诗词通俗、易懂,有灵气,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如《丁亥暴风雪感赋》:

漫天风雪锁河山,百万劳工归去难。

京广巨龙凝动脉,平川大道变雄关。

百年邂逅三江栗,举国担忧四海寒。

且喜八方送春暖,坚冰化后见天宽。

他把人们熟悉的比如:百万劳工、京广、动脉、平川大道、百年邂逅、举国担忧等一系列口语、俗语植入诗中,使一股灵动鲜活之气贯穿全诗,很有特色。用当代口语为语轴,使全诗更加鲜活的例子还不少,比如:

不是一人识猫好,哪容百姓遂心欢。

——《读翟泰丰<丁亥十年祭>缅怀邓小平》

邓小平的著名理论:“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是每一个中国人最熟悉的,被人们称道的语言。李青葆把“识猫”论植入他的诗中,不但通俗易懂,非常有趣味,而且对仗工整,因果分明。

瓯江八月水淸清,总理慈容照鹤城。

举步笑牵东海浪,挑灯细闻百家声。

石斋览艺喻神鬼,企业问薪探雨晴。

吐哺之间山碧绿,一心挂念是苍生。

——《温总理视察青田》

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工人收入的实际状况等等都是总理最为关心的事情。当总理视察李青葆的家乡青田时,他和家乡人是非常感动的,但他写这首诗的用词却非常朴实、通俗,而这种通俗不是低俗,这种易懂的时代用语在李青葆的精心构筑下凝成了雅而不俗的诗句,恰如温总理的平易近人。比如“举步笑牵东海浪,挑灯细闻百家声”、“ 吐哺之间山碧绿,一心挂念是苍生”等等,字字含义,人人能懂。

又如《温汤镇泡温泉》:

依稀梦里洗红尘,热吻遍身尤可人。

欲问今生赏心事,温汤一泡胜加薪。

这里的“洗红尘”一语双关,“热吻”比喻得恰如其境,“温汤一泡胜加薪”是老百姓平实的感叹,句句形象生动,如吸引读者走进温泉,亲身体验的广告语。

再看《咏刘基读书处石门洞》:

横过瓯江景更幽,鹤溪引至国师楼。

轻岚袅袅疑飘韵,灵鸟声声道姓刘。

洞古千年锁明月,功高百代赋春秋。

垂天飞瀑亦低调,融入清潭默默流。

诗里的“姓刘”、“低调”、“融入”等词都是新时代用语,放入诗中,整首诗便洋溢着时代的芳香。

写旧体诗词用古代语言、古人思维方式不但是非科学的,也会使诗失去了生命。人们所谓“旧瓶装新酒”里的新酒,就应该是反映当代生活,注入富有时代气息的新鲜空气,就应该提倡使用通俗易懂的当代口语。所以,我极力支持李青葆用当代口语创作诗词的实践。这也是当代诗人应该学习的课题。

六章法严谨,遣词巧妙

写诗的章法合乎规律,也就是说内结构必须紧凑而不松散。“起承转合”是写作诗词的基本规律,但这四个字不应该平均使用力量,而应该把重点放在“转合”上面,这好比是打排球,“转”好比是二传手,他是球场的灵魂,他要把球传到预定的战术位置,让主攻手完成“一锤定音”,这个主攻手就是尾句。

李青葆的《咏西藏解放五十周年》就是一首章法严谨,遣词巧妙的好诗,他转得恰到好处,“一锤定音”的尾句点出了全诗的宗旨。全诗抄录如下:

春到高原绿正肥,农奴昂首沐朝晖。

千山锁链与冰碎,万寺钟声共鸟飞。

小丑犹温跳梁梦,神州齐讨害人豨。

今逢节庆彩虹舞,民族和谐扬大旗。

首联和颔联写出了西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民主改革,砸碎了千年锁链,结束了腐朽的农奴制度,使西藏人民过上了“万寺钟声共鸟飞”的祥和日子的情形。这本来就是西藏人民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五十年的实践证明,西藏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西藏人民生活的天壤之别的改善,是西藏人民的尊严选择,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车轮。谁搞历史倒退,谁就注定会失败。在颈联,他无声无息地一转,被打倒的农奴主,不甘心失去的天堂,在国外一些传统反华势力的纵容和支持下,拉起“藏独”的破旗,大搞烧杀抢的恐怖活动,在神圣纯洁的雪原上留下了斑斑劣迹。“小丑犹温跳梁梦”,非常形象无情地揭露了他们的丑恶嘴脸。这些倒行逆施,自然激起了西藏人民和全国人民的愤慨,“神州齐讨害人豨”,以达赖为首的藏独分子成为全国人民的愤怒之的,是必然的结果。尾联点出了西藏人民载歌载舞,欢歌解放五十周年的喜庆景象,更进一步地反映了他们保卫胜利果实,实现民族和谐的坚强决心。“民族和谐扬大旗”这点睛的一笔,拢住了全诗,它是这首诗的纲。整首诗严丝合缝,一气呵成。冰和锁链是两个性质悬殊,没有丝毫联系的东西,但是作者把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句完全符合逻辑的精句:“千山锁链与冰碎”,枷在农奴身上的千年锁链终于像冰一样被砸碎了。锁链不单指是实物的钢锁,更多的是指统治千百年的不平等的残酷的农奴制度,是一个典型的意象,所以这也是一句意旨与形象密切结合的妙句。他用万寺的钟声,自由的飞鸟,象征藏族人民平静祥和的生活,非常贴切,又完全与地方的特点相吻合。冰和寺是西藏高原具有象征意义的东西。用冰和寺来刻画西藏的情形,无疑是一个聪明绝顶的选择,遣词巧妙、到位,看不到一丝做作的痕迹,可见作者的文字功底。

《咏侨乡青田》是又一首好诗,请看:

芝城景色醉朦胧,欧陆风情与日浓。

大厦推窗点星亮,霓虹流彩染江红。

五洲遍烙青田印,太鹤兼容万国风。

满目繁华颂人杰,梦中最忆小平公。

李青葆生活在著名的侨乡——青田,他热爱自己的家乡,家乡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使他陶醉。这里有不断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开窗伸手可摘星辰,这里也有别致的欧式风情的别墅,随着山势不断爬高。每当太阳下山,霓虹灯闪耀在瓯江两岸和过江大桥的两边,其缤纷色彩染红了滔滔的瓯江流水,也给山城增添了神秘的美丽,给这里的居民和游人增添了温馨。颈联告诉人们:产生这种景象是因为这里有一大批的华侨,他们的脚印遍布五大洲,就因为这样,每天有不少华侨、持外国护照的在这里土生土长的华人,甚至是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客人进出这里。这块小小的土地上,高级轿车塞满大街小巷,咖啡、洋酒、国外名牌服装等充满异国风调的舶来品随处可见。“五洲遍烙青田印,太鹤兼容万国风” 是侨乡青田的真实写照。二十多万青田人离开本土出洋谋生、创业,是造成这个山城欧陆风情的繁荣景象的直接原因。那么究其根本是什么原因呢?尾联“梦中最忆小平公”点出了答案。因为有了以邓小平为设计师的改革开放政策,才有这么多的华侨,才会出现这样一个繁荣昌盛的别具一格的美丽山城。

七、成功地“翘高”了尾句

写诗高度重视尾句,是我的诗观之一。诗写得好不好,尾句的营造很重要,尾句对全诗的“升格”可以起70%的作用,尾句写得好,全诗皆活,这是因为全诗主旨常在尾句点明、阐发,全诗章法亦赖尾句掀起波澜,李青葆深谙这个道理。如在《读翟泰丰<丁亥十年祭>缅怀邓小平》中这样写“泰岱巍巍齐仰止,春风岁岁献花环。”这里的“泰岱”暗喻改革开放设计师邓公,而“春风”,不但代表了作者,也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心声。又如《中共一大》中的七、八句“渔家莫道南湖小,此去波连东海潮。”虽然召开中共一大的南湖很小,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掀起的全国革命浪潮,犹如浩浩荡荡的东海潮,势不可挡。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它决定了中国的大前途、大命运。一小一大,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造成感情的激烈起伏,诗意因此而飙升,造成震撼全诗的强大力量。又如《芝田文学创刊十周年感赋》中的第七、八句“为谁付出心无怨,但爱此田灵与芝”,在这里,他毫无掩饰地袒露了自己对《芝田文学》这个亲生儿子的挚爱,这也是全诗的“核”。《芝田文学》是他和同道一起亲手创刊的,作为主编,他倾注了很大的心力,当它问世十周年的时候,他要退休了,他无怨无悔自己多年的付出,但放不下这份沉甸甸的爱,可见他也是一个性情中的人。《姜太公钓鱼台怀古》中的第七、八句:“自信怀材必有用,钓竿牵处是神州。”是情理升华,意达词畅,明志而不张不狂,恰如其份。如这样精彩的貂尾还很多,不妨再录下一些:

髯翁永立玉山顶,两岸涛声长忆君。

——《纪念于右任先生诞辰130周年》

谁言西域无风景,魔鬼成名胜似仙。

——《魔鬼城感赋》

政教和谐歌善德,法门深处有朝阳。

——《咏法门寺》

神石不言身自重,春来冬去百花知。

——《谒乾陵武则天无字碑》

翡翠枝头千片玉,秋来万树挂黄金。

——《临海看桔花》

一生清白标天际,壮美源于出处高。

---《咏石门飞瀑》

青田县是华侨之乡,石雕之乡,名人之乡,誉称为“三乡”,李青葆就生活在这一块风水宝地。一方水土孕育一方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李青葆幸运地成为这一方水土杰出的代表。他是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书法家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等多家学会的会员,是世界汉诗协会的理事。他写小说,写散文,写报告文学,写电视剧本,写诗,写楹联等多种题材的文学作品,都取得骄人的成就,并且获得了许多大奖。这一些都证明他是一个有实力的文学创作者,说明他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是个文学“通才”。我在初次接触他的诗的时候就隐约感到:“他一定写过新诗!”写新诗的人,旧体诗写得常常比一般旧体诗作者都好,这种现象,已经不止是我一个人的发现。果然,李青葆既能写新诗,也能写旧体诗。因此,他对于旧体诗词这一令无数人视为畏途的领域,却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不知道内情的人,定认为这些老辣有韵味的诗是出之于练过“童子功”的老手,想不到他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已届而立之年时靠自身的努力自学成功的,而写过新诗是他迅捷登堂入室的重要原因。

在他的第一本诗集《行走的风景》里,我没有看到词和赋,也许他不大填词与写赋。在这本《心灵的风景》里,不但看到了几首质量不错的词,还看到了一部近千字的《青田华侨赋》。在这些词当中,《西江月 • 温总理夜访惜石斋》和《念奴娇 • 石门洞怀刘基》特别感人,堪称上乘之作。由于他认真研究了家乡华侨的历史和现状,《青田华侨赋》高度慨括和浓缩了华侨的今古、甘苦、屈辱和荣光,是人们了解青田华侨的一部重要文字。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本书里的词与赋虽然不多,但其质量已见端倪。我建议他也写写自由曲,有如此的文学功底,肯定能写出好的新体诗歌来。我祝他更上一层楼,也希望天下诗人垂青,关注他的发展。

纸短意长,言犹未尽。最后咏小诗一首作为结语:

激赏如初读李诗,石门悬瀑袅新姿。

登高我欲呼天下,新旧兼容最合时!


2011年3月


丁芒(1925—)江苏南通人。1946年参加革命,在解放军各级政治机关担任书报编辑,后在总政治部任巨型革命回忆录《星火燎原》编辑。1979年转业,1987年离休。终生从事文学创作,新诗、旧体诗、词曲、散文、文艺理论等方面,都取得较高成就。尤其对中国诗歌的美学传统、现状及发展走向,作了深入研究。在全国首先提出新旧体诗相互融合,创造新的主流诗体的设想,进而在实践上创造了“自由曲”新体式。系中国作协会员,江苏中华诗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国务院中华诗词研究院顾问,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已出版《当代诗词学》等作品集四十余种,2002年出版600多万字的《丁芒文集》。历年来获奖二十余次,1999年获“二十世纪国际桂冠诗人”荣誉称号,同年书法作品获“世界华人艺术”国际荣誉金奖。

(左起:李青葆、丁芒、徐建存)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主办单位:诗词月刊  辽ICP备16005768号-1            版权发布:营口之窗网站  技术支持:营口爱思达计算机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国家批准建站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