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首页 诗词月刊 倾心余事做诗人 诗人档案 站长风采 诗坛快讯 切磋园地 八方联谊 诗词曲赋 诗书画廊 联系我们
诗坛快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诗坛快讯
《雁声集》序—吟坛应幸有雄诗
[发布时间:2016-03-19 09:51:43 ]   


吟坛应幸有雄诗


罗锡文



2006年春,在全国诗友的翘首盼待中,迎来了《文化月刊·诗词版》的创刊,这就是中华《诗词月刊》的“闺名”。这个由中国文化部主管、中国文化报社主办、由李书文担纲主编的月刊,就是建国以来首家官办的全国性传统诗词专刊。为了表示对这份刊物的支持与鼓励,包括时任国家发改革委主任的马凯同志和文化部副部长郑欣淼同志在内的诗词大家,纷纷为月刊供稿(马凯同志的专栏见2006年第四期《倾心余事做诗人》,郑欣淼同志的专栏见2006年第九期《倾心余事做诗人》)。中华《诗词月刊》的创刊,不仅为全国诗人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更是为社会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传统诗词已迎来风正帆悬、百舸争流的伟大复兴!但在当时,包括很多中央媒体在内的官办报刊,都经受着改革大潮的洗礼,很多由中央和国务院部委办主管的报刊,因为无法适应市场机制而纷纷停刊,中华《诗词月刊》也面临着同样的考验。而且作为官办刊物,陈旧的思想观念、落后的经营模式以及行政管理上的僵化繁琐,也不利于更好地为广大诗人服务。出于对诗词事业的高度负责,也源于对全国诗人和读者休戚与共的同袍之情,中华《诗词月刊》主动进行市场化改革,成为系统内首家改制为民营性质的全国性刊物。

创刊的十年,也是改革创新的十年。在众多改革成果中,“联络工作站”制度是最大的亮点。工作站的设立,拉近了刊物与诗人和读者的距离,使写、编、读三方的信息实现无缝对接,每一位诗人、每一位读者的意见都可以准确反馈到编辑部,打破了“文人相轻”的魔咒,造就了“天下诗人本一家”的和谐氛围。工作站荐稿,既能及时推荐好作品,又减轻了编辑部的工作量。工作站选稿过程的一对一或面对面的沟通,就是交流、提高的过程。在中华《诗词月刊》,每一位诗人都得到了充分的尊重,让每一位诗人感受到自己是刊物的主人。

十年来,月刊已经为近5万人次提供作品发表平台,发表理论文章近500万字,为145名诗人刊发了个人专栏,设立包括网络在内的近百个工作站,在浙江千峡湖风景区创建了全国首个“中华传统诗词创作基地”,联系地方诗词组织170多个,作者遍布全国各省市及海外几十个国家。

广大诗人是中华《诗词月刊》的兄弟姐妹,而近百名工作站站长就是为诗人们撑起一片天空的柱石。十载担当,两肩风雨。没有任何特权、没有任何酬劳,站长们凭着对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满腔热情,坚持“在普及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的理念,默默地为诗词事业作无私的奉献。他们不仅十年如一日为订刊、荐稿、授课、改稿呕心沥血,甚至还自掏腰包为经济能力较差的诗友订刊赠刊、资助诗友参加各项采风活动。可以说,没有站长们的鼎力扶持,就没有中华《诗词月刊》的成功。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为感谢各位站长为弘扬国粹,传播正能量所付出的努力和贡献,我们决定编辑出版《雁声集》。在历史长河中,我们都是匆匆过客,今天我们所能做的仅仅就是把站长们的部分诗词作品结集出版,但历史不会忘记他们对诗词事业的功勋!

值此中华《诗词月刊》创刊十年和《雁声集》出版之际,联马凯同志之句以贺:

吟坛应幸有雄诗,盛景如斯百代期。

改革赢来民击壤,和谐当许德为基。

治平未必商亡后,圆梦恰逢狮醒时。

倡道弘文君我责,中华崛起敢擎旗!


2016年元旦于深圳不名斋


罗锡文   广东普宁人。文艺评论家、企业家、著名诗人。深圳潮人海外经济促进会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月刊》全国工作站总站长,北京市某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深圳市某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主办单位:诗词月刊  辽ICP备16005768号-1            版权发布:营口之窗网站  技术支持:营口爱思达计算机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国家批准建站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