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兆骞笔下的长白山水
秋 枫
长白山博大、神奇,在中国仍至世界都应属名山。但由于历史开发较晚,加之气侯、交通等原因,文人墨客很少涉足。“江山也要文人捧,堤柳而今尚姓苏。”长白山虽有佳山胜水,但因历史上名人的行踪和诗文较少,故名气较关内一些名山相对差些。大量的诗词直接描写长白山,是在清朝才开始的,吴兆骞就是清初到过长白山并写有诗文的少数诗人之一。
吴兆骞,字汉槎,江苏吴江人,清初著名爱国诗人。清顺治十四年,因丁酉科场案被流放到宁古塔,在宁古塔的二十多年间,他开办学馆、传播文化,结社吟诗,有《秋笳集》传世。现仅就其《秋笳集》中的几首专写长白山水的诗,谈谈粗浅的看法。
“长白雄东北,嵯峨俯塞州。迥临沧海曙,独峙大荒秋。白雪横千嶂,青天泻二流。登封如可作,应待翠华游。”
此诗录自《秋笳集》卷七,诗题就叫《长白山》,这在古人流传下来的作品里为数不多,因而弥足珍贵。
“长白雄东北”,雄,在这里应理解为“称雄”;这里的东北似不应是今天的概念的东北地区,而应泛指东北亚的广大地域。康熙皇帝曾谓长白山是千山和泰山的祖山,“雄东北”则是说它在包括泰山、千山等众多名山之中卓然称雄。实际上,长白山不止于“雄东北”,它无论在海拔高度和面积都超过国内许多名山,就海拔高度而言,华山较高,为2083米,而长白山高2794米,实为众山之首;就面积而言,黄山较大,总面积为2200平方公里,而长白山总面积达8000余平方公里,因此说长白山称雄于东北是毫不为过的。
“嵯峨俯塞州”。塞州,泛指长白山地域的关塞州郡。据《长白山志》载:早在战国时期的燕国就已在东北设立郡县,秦汉时又先后设东浪、玄菟、沧海等郡。到唐朝时,安东都护府已下属四十二个州一百个县。比较唐代诗人崔颢的“岧峣太华俯咸京”,长白山所俯视的地域广大得多。一个“俯”字,不仅表现了长白山山体的高大,同时也表现出长白山地位的尊崇。
“迥临沧海曙”,此承上句极言长白山之高,它横空出世,远观沧海的日出。这里的沧海,显然不是曹操笔下的沧海,而应指日本海乃至太平洋,因此其气势之大远非其他名山可比。
“独峙大荒秋”。大荒,泛指辽阔、边远的地方,此专指东北地区。即所谓“北大荒”。《山海经,大荒北经》载:“大荒之中有山曰不咸”。不咸即长白山的古称。“独峙”一词准确形象地表现出长白山的高耸无匹,遗世独立,大有此外无山之概。
“白雪横千嶂”。雪,是长白山得天独厚的拥有。长白山年平均气温在全国最低,比中国的“寒极”黑龙江的漠河还低2.4度,因此长白山的降雪在全国最多,积雪深度在全国最深,雾淞日数在全国最长。这些全国之最,造就了长白山不同于其他任何名山的独特景观。《契丹国志》载:长白山“盖白衣观音所居”。此说大概就源于长白山的皑皑千古白雪。
“青天泻二流”,这又是长白山特有的一处景观。山因水奇,水因山秀,长白山主峰顶端的天池实为长白山一奇。它海拔2189米,比天山的天池还高209米。天池北侧的长白瀑布高达68米,犹如两条玉龙从天而降訇然直下。说“青天泻二流,”是极贴切极形象的。
“登峰如可作,应待翠华游”。自秦汉以来,历代帝王都把登山封禅作为国家大典,封泰山祀天,禅梁甫祀地。长白山为满族的发祥地,满族一直把长白山视为圣地,是列祖龙兴的象征。康熙二十一年三月,康熙皇帝第一次东巡到吉林,亲自望祭长白山神,以后大清皇帝每到吉林,必到望祭殿望祭。望祭仪式都在吉林市乌拉城西南的小白山举行,从此小白山得天独厚,成为年年冠缨往来,香烟缭绕的盛地。
这首五律形象的表现了长白山的博大、高峻、神秘、尊显,道出了长白山的气势和景观特点。
“混同江水白山来,千里奔流昼夜雷。襟带北庭穿碛下,动摇东极蹴天回。部余石矢雄风在,地是金源霸业开。欲问头鱼高宴处,萧条城堞暮潮衷。”
这是一首即景怀古诗,诗题为《混同江》,混同江系松花江的旧称。“混同江水白山来,千里奔流昼夜雷。”在长白山天池北侧乘槎河水流至1250米处便以雷霆万钧之势冲崖直下,湍急的流水注入二道白河,此即松花江的正源。诗的开头便写松花江水发源于长白山天池,不舍昼夜,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千里流程。在李白的笔下,“疑是银河落九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其实,庐山瀑布和黄河的壶口瀑布都没有长白山瀑布的落差大。
“襟带北庭穿碛下,动摇东极蹴天回”。汉代时匈奴分南北二单于,史称北单于居住的地方为北庭,此指吉林黑龙江一带。襟带,形容江水弯曲环绕如带,穿行于北方大地迤逦而下。“动摇东极蹴天回”,此句气魄特大。东极,即大东,本意为远东,极东,是相对京都而言的,专指长白山下松花江流域在内的广大地域。沈阳有大东区、黑龙江有大东镇,皆本此。“蹴天回”承首联极言松花江的源流高远乃踏天而来,昼夜如雷,声震远东。
“部余石矢雄风在”,即景生情,追溯历史。《国语·鲁语》载:“于是肃慎氏贡楛矢,石砮,其长尺有咫。“楛,用楛木做的箭杆;石砮,石制的箭头。为长白山下先民肃慎人的射猎工具。肃慎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古老的民族,秦以前就已定居在白山黑水之间。《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大荒之中有山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肃慎,臣属于周,曾多次向中原朝庭进献楛矢石砮。《渤海简史》载:
“当时的肃慎人”住在松花江两岸,许多氏族组成部落,石器仍然在生产中占主要地位,人们以石斧砍树,以石刀割庄稼,在山林草丛中操弓以石镞射猪。可以想见当时肃慎人的骁勇骠悍,直到清朝,满族人还以弓马骑射为立身之本。全句是说松花江流域的部族历史久远,至今仍保留其先人的骑射崇武之雄风。
“地是金源霸业开”。公元十二世纪,女真族领袖完颜阿骨打称帝,国号为金。金人视长白山为“兴王之地”,金大定十二年封长白山为“兴国灵应王”;金明昌四年复册为“开天宏圣帝”,并建庙立碑,岁时奉祀。《大金集礼》载:“长白山在兴王之地,比之秦汉诸镇山,更合尊崇。”自金人发源崛起于松花江边,从此霸业宏开,直到后来满族入主中原,所以诗中说这里是金人发迹开拓霸业的源头。
“欲问头鱼高宴处,萧条遗堞暮潮哀”。松花江盛产鲟鳇鱼,辽代皇帝每年春季来松花江钓鱼并置酒张宴,谓之“头鱼宴”。头鱼,即头一个钓得的鲟鳇鱼。《辽中·天祚纪》载:“二月丁酉,如春州,幸混同江钓鱼,界外生女真酋长有千里内者,以故事来朝。适遇头鱼宴,酒半酣,命诸酋次第起舞。”可以想见当时场面的热烈盛大。金王朝建立后,于1125年灭辽。作者写此诗时已是辽灭亡五百多年以后,物换星移,世事沧桑,此时所见的只是日暮潮声中的遗墟废堞,一片萧条,大有“潮打空城寂寞回”的故宫禾黍之慨。
纵观全诗,雄沉高古,从松花江的发源、流域、滔天气势,写到沿江两岸的历史,寄兴亡之感慨,发吊古之幽思。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沉郁的,才高见黜,远谪二十多年才经友人纳兰性德、顾贞观等营救得归。
命运对吴兆骞是不幸的,但由此为我们留下了吟诵长白山水的千古绝唱,从这一角度说,却是长白山的幸事。
秋 枫 原名李书文。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月刊》主编、辽宁省诗词学会会长。已出版个人诗文专集五卷,编撰出版了《中华实用诗韵》《中华词律辞典》两部诗词专业工具书。有诗词作品入编《中小学生诵读精华》。个人实绩入编《天下营口人》、《营口名人馆》、《百孝故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