襟怀涵咏在高远,光灵摩荡神理绵
——读胡迎建先生诗、书、画自选集《轻舟集》
赖华先
最近有幸又获赠胡老师的新作《轻舟集》,雅致的封面,正中是胡老师自题的“轻舟集”三个毛笔字,飘逸而又有种力透纸背的稳重。集前有安徽师大教授、著名诗论家庄严先生作的序《深情高韵出清新——胡迎建诗书画解读》(代序),序言在中国古典诗歌及书画发展史、审美史的背景下,以一位同仁和知音的身份对胡老师的诗书画创作进行了文化、艺术上的鉴赏和解读。对胡老师诗书画创作所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的评价。兹略引云:“一个有所建树的书画家背后,都必然离不开崇高的精神导引和丰厚的文化支撑。……我们从胡迎建的书法便不难看出,这“三气”(指作者所概括的中国书画“气韵”理论包含的三个层面,即宇宙元气、生命精气、书卷灵气,作者认为这“三气”是中国书画的灵魂。)在其作品中的充盈与涌动。其朗润萧散之风神,得益于胸藏万卷之书卷气。”“胡迎建笔下的字,既是纸上的画,又是心底的诗;腕下的画,既是落纸的云烟,又是动心的乐曲。云起墨涌,那种力透纸背、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运用,浑似天然而又无迹可寻,真令人在赏心悦目时叹为观止,为之倾倒。”庄严先生从艺术的相通性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阐释了胡迎建老师诗书画三绝集于一身的文化基因、主体秉赋及家学渊源(或称地域艺术流派的沾溉),诚为真知灼见。
这本诗集是作者近年来学术研究及学术交流中遍访名山大川的过程中创作的结晶。既有浸润于山水之间的诗性翱翔,又有对历史遗迹的凝神体察,既有诗绘时代的豪情与喜悦,又有学者意识的深刻与厚重。集中体现了胡老师渊博雅健的学术风格,谦虚淡泊的为人品格。同时将作者近年的书画精品及珍贵照片附在诗集,使诗的内容与内涵得到了艺术的扩展与延伸。置身其中,诗句与书法、绘画的墨香与灵动之气扑面而来,给人以审美和诗性的无限空间与暇想……。
胡老师首先是个中国古典诗词专家,然后才是诗创作的大家。“专家”表明作者的学者身份,“大家”表明作者的创作成就。作为学者,他先后出版了《近代江西诗话》、《一代宗师陈三立》、《民国旧体诗史稿》,选注《江西古文精华•游记卷》《诗词卷》,校注《庐山志》,编注《庐山诗文金石广存》、《滕王阁历代诗词百首》、《昭琴馆诗文集笺注》等。同时长期担任《江西诗词》主编。《民国旧体诗史稿》是其学术研究的代表作,被誉为“填补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史的空白,对中国近代史也是一个必要的补充。……有其特殊和永恒的价值。”胡老师对历代诗词有着深厚的积累和研究,在诗词的汪洋大海中作着阐释、考证及纠错剔伪的工作。他的关于通过诗词格律来校勘古籍的六条经验被程千帆先生的名著《校雠广义》收入,作为经典案例。胡老师对古典诗词典故、史实掌握之渊博与全面则更加让人敬佩和折服。学习古典诗词有二难:一难在中国历代诗词浩如烟海,一般人初初涉猎都属不易,更别说深入理解和消化;二难在如此庞杂的信息,一般人很难记忆。而胡老师的大脑仿佛是个古典诗词的数据库,各种信息装在脑子里,随时可以抽出来使用。
作为诗创作的大家,胡老师先后出版诗集《帆影集》、《湖星集》、《雁鸣集》、《轻舟集》,在繁忙的学术研究与学术活动之余,创作这么多古典诗词,可见其诗思之敏捷、创作之勤奋。胡老师诗友遍及中国内地及台港澳地区,这里面既有诗友间的诗歌唱和,偶有不得不作之例,但绝大多数属于“感物而发”或“情动而辞发”而创作的诗词。而作为饱学之士的诗人,其诗词具有独特的风格特色。诗歌技巧、遣词造句、内容与情感都达到相当纯熟的境界。“出唐入宋”自不必说,既有唐音的清丽又有宋调的沉潜,又有六朝之范式、清诗之遗韵。概言之,乃师法众长之学者之诗,以其自身之修养与性情相契合,因此,胡老师之诗和他的学术及人格一样,具有沉浑雅健、纯粹慧定、秀逸淡远的风格和特点。学问、性情、修养齐头并进,相得益彰,笔者认为这是胡老师取得成功的最大因素。
《轻舟集》收录诗共144题167首,其中绝句55首,律诗86首,古风26首。以创作时间先后排列,生动地反映了一位学者和诗人近年来的学术足迹和诗路历程。在现代旅游业商业化开发和导游式消费的背景下,各地的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成了人们休闲度假、增长见闻的理想目的地。学术交流活动或会议则更天然地与之结缘,特别是人文学者,登山临水、遍览山川烟岚、人文地理或许是浸透在学术血脉里的一种梦寐和渴望,然而象古代文人学士们那种登临必作诗的场面已如黄鹤之飞。胡老师却以丰富的创作实绩证明了古典诗歌鲜活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并以其高超而纯熟的艺术境界昭示了古典诗歌的华丽与典雅。
中国古典诗歌从《诗经》以来就有“诗言志”的传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为诗歌注入了强烈的主观情思,魏晋南北朝诗歌将玄思与禅理浸透于模山范水的自然之趣,唐诗则兼容并蓄,将中国古典诗歌推向了高峰。值得一提的是,从唐代以来诗歌与书画关系的认识取得了新的突破。苏轼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及“书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的名句,他本人也是杰出的诗人兼大书法家。与此同时,学士大夫阶层更多地同时涉足诗歌、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如宋代晏殊、欧阳修、苏轼、黄庭坚,明代文征明、唐寅,清代八大山人等人,诗、书、画无一不精,表现出极高的艺术修养和才能。究其实质,是因为诗书画在追求艺术形象、意象、境界中有共通之处。一个有造诣的诗人如果兼具了书法、绘画的技能和天赋,就能将个人之精、气、才、情与诗书画完美结合,从而在诗书画的艺术天地里自由的翱翔。胡老师应该就属于此例,他的诗书画创作形神兼备,深得古典艺术的典雅与气韵,创造出独特的沉浑雅健、秀逸淡远的艺术境界;同时又突破了传统与现代时空的樊篱,以精深的学识和纯正的情操驾驭诗笔、画笔和书笔,达到了视听八方,笼天地于形内、驾万物于笔端的艺术效果。而且不管是“无我之境”还是“有我之境”,读者均可以在其诗书画里找到一个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及以这一形象为基点营造出的画面、情思、哲理、境界,从而不知不觉地获得艺术、情操的熏陶和感染。
以诗为例,《泛舟龙虎山仙水岩下》:百里石林攒,清流至此蟠。倒倾岩黯黮,半浸水清寒。万古形成窟,一群悬插棺。灵奇争指点,笑语满河滩。写泛舟龙虎山仙水岩下,首句起兴,“百里石林”点仙水岩之外部形势,一“攒”字将百里石林之灵气聚于仙水岩的地质地貌写活,极具动态之美。再写水,清流至此蟠,“蟠”字将溪流流动之动态展现出来。然后铺陈,“倒倾岩黯黮,半浸水清寒。”写岩石倒倾水面,水回而聚,“黯黮”、“清寒”极具静态之美。一动一静,一张一弛。再写悬棺,水“窟”之说乃想象之境,未必实有,然而给悬棺渲染了一种神秘的气氛。字炼“攒”、“蟠”、“插”“争”等,营造了一种灵奇诡异、清寒峭拔之境。末句“灵奇争指点”乃虚指,“笑语满河滩”乃实指,虚实相生。而且将“清寒峭拔”之自然之境带入到游人欢声笑语之热闹场面。整首诗选取的几个画面犹如特写镜头组合在一起,意象与诗理流动而不凝滞,画面感极强,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夜登西岳华山观日出》:魆黑岩身活活溪,越桥穿峡上天梯。群峰匍伏脊梁骨,高岳擘开仙掌枝。风浸似冰青女近,日升如璧紫霞低。微茫千里秦川小,我坐琳宫白帝西。首联从华山山下着眼,“魆黑岩身”诉诸视觉,“活活溪”诉诸听觉,将夜幕中登山的独特情境再现出来。再写通向华山山顶之路的险要与高峻。三个动词“越”、“穿”、“上”将登山者登山的身影与过程写活。颔联写在半山腰环顾周围山势,“脊梁骨”、“仙掌枝”将眼底群峰匍伏的情状、上方高岳赫然屹立的情状写得惟妙惟肖,突出了华山之雄伟奇险。颈联写在山顶感受山风、仰望日出的情状,华山山顶清晨之风似冰浸骨,青女为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一‘近”字传神地表达了山高摩天、如临霜雪的感受。在山顶望日升腾,“璧”形容旭日初升时的温润之状,此时之日还刚从地平线上升起,与山顶上的视角几乎是平行的,因而言“紫霞低”,“低”与平日在地面仰视天边彩霞之“高”形成反差和对比。尾联写在华山顶俯视千里秦川的景象,“小”字用得奇绝,突破了孔子“一览众山小”之视野,而是“千里秦川小”,盖华山与泰山相比,一个在华北平原,海拔1500多米,一个在西北腹地,海拔2000多米,这种视界感乃地理位置使然。末句“我坐琳宫白帝西”尤为鬼斧神工之笔!经过“群峰匍伏脊梁骨,高岳擘开之仙掌枝。”、“风浸似冰青女近,日升如璧紫霞低。”及“微茫千里秦川小”之反复渲染和铺垫,如坐“琳宫”之感飘然而来,用道家之典几入忘机之境。全诗意境阔大、出尘绝俗、羚羊掛角、无迹可寻。画面、思想、意境相生相融,真乃令人叹绝之作!
《张家界吟草》之三《水绕四门》:峪口相交到此奇,苍岩拔地比高低。壑抽万木森森处,中有清清不断溪。熊东遨先生评此诗曰:“峪口相交”奇景凸现。次句一“比”将拔地苍岩写活。结句活水源头,潺潺不尽,亦是题目中意思。(《我评诗词百家》)笔者以为,“抽”字尤警绝。壑由抽拔之木而显幽深,由壑深而显森森之气。一“抽”字将深壑森森、中有清溪之景象盘活,犹如一幅幽壑清溪之山水画。盖此画之气韵,通过“抽拔之木”才能将壑之幽深之状、木之森森之气落到实处。此亦为胡老师之诗得益于画之证据也。
胡老师写景状物之诗在编中占较大比重,观此三首可见一斑。他如西访峨眉、娄山、桂林、荆州,南下广州,东游吴越、台湾、安徽、江苏,东北入山东、山海关、韩国,西北造阳城、兴龙山、宁夏,均制有佳诗,满筍而归。此外,从佛入道,与梵僧禅客往答之作,与诗朋词侣唱酬之作,凭吊古代近代文坛宗宿、骚人墨客之作,如百川归海、琳琅满目,悉数纳入集中。读之、品之、熏之,有益于心智神品者多矣。
以画论之,《轻舟集》共收入画作34幅。以山水、花鸟、梅兰竹菊为题材,多以水墨、水粉、写意、工笔为体裁,为典型的文人画。文人画(Southern School),亦称“士夫画”,中国画的一种。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其为“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并目为南宗之祖。近代陈衡恪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发抒“性灵”或个人抱负,他们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很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
胡老师的山水画如《如屏叠翠》,扇面,水墨画,中景为一如屏厚重高山,崖间布以云雾,近景间以四座削壁危峰,右三座交待了从右至左的高低走向及山形间的倾斜脉络。峰间青松,地面落叶树、灌木、草丛清晰可辨。扇面左上题“如屏叠翠”,落款“迎建”及印章。
《群峰竞嵯峨》,远景十六座巍峨峰尖,第九座山峰露出主体,与中景东南-西北走向之断裂山峰有山脊相连。嵯峨之势通过千仞崖壁及云雾飞腾弥漫之势烘托。近景临崖劲松,欲鲸吞雾英之态。远景补白取其嵯峨竞高之势,中景刻削取其砥柱之态,近景绘势取其苍劲之姿。整个画面布局、章法、笔力相得益彰,给人以雄浑肃穆之感。左上题“群峰竞嵯峨”,落款“湖星”及两枚印章。
花鸟画如册页《不平则鸣》,写一长喙鸟单脚立于石上,望天而唳。其羽毛杂乱、长喙及得瑟之态刻画了其内心之孤独愤懑。《相依相伴》以两只鸟相背站在一起,脖子略缩进丰腴的羽毛里,神情安详,眼睛微闭。作者没有用“交颈而卧”进行布局,但正是这种相背相依的姿态说明了它们之间及其周围环境的安全、和谐,烘托了一种宁静幸福的氛围。
《疏影月黄昏》扇面,工笔画,虬枝横干,梅花含苞欲放。《竹石》竖幅,右上题诗:“珊珊独秀骨,摇曳清风绿。傲视卑污者,涓埃酬已足。”此外如《节》、《风韵》、《荷花》、《空山鸟语》等花鸟画均意味悠远,空灵脱俗,趣味横生。
以书法为例,《轻舟集》共收入书法作品四幅,与诗、画相比,数量略显单薄。然而胡老师书法作品的实际创作数量却大得惊人。收藏其书法的人数也非常庞大。大概书法来得容易,随作随赠,自己保存的反而较少。胡老师在书法上的造诣也非常高,曾为江西美术出版社解读古代名家名帖,其书法自碑帖中来,师法众家之长而锤炼成一家风格。书法史上称为“破草”者,是现代书家中最常见的,它的特点是点划结体、使转和用笔,多为从古到今各书家中的结体演变成自己风格,王羲之书体中学一些,王铎法帖中取一些,祝允明、孙过庭等等历代名家中取其长处,集自己之品貌,任意发挥,洒脱自如,这种写法和今草相似。而胡老师之书法却是介于行书和草书之间,形成简洁古拙之特色,大体以学二王居多,参以自己之领悟,书法平和自然,简洁而富有法度,古拙而不失圆润。其用笔、结构、气韵等方面均可看出其书法之“学问气”。集中所录《书黄庭坚〈登快阁〉诗》,一改黄庭坚原作之貌,以作者自己之书写风格发挥,最能体现胡老师书法之特色。
笔者以为,胡老师的《轻舟集》代表了当代人文学者的一种的高度和风范。愿更多的读者能读到它,特别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及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