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首页 诗词月刊 倾心余事做诗人 诗人档案 站长风采 诗坛快讯 切磋园地 八方联谊 诗词曲赋 诗书画廊 联系我们
诗词曲赋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曲赋
人民之情 时代之歌
[发布时间:2016-12-10 14:38:06 ]   

 

人民之情  时代之歌

——读青葆诗词新卷《山水烟云》

翟泰丰


(一)

 

李青葆是著名的作家,又是擅长写古体诗、现代诗的诗人,著作等身,煌煌数十卷大作,显赫文坛。他的《行走的风景》《屹立的风景》《心灵的风景》被诗坛称为“风景三部曲”,其中《行走的风景》曾获中华龙文化金奖,在诗坛颇受好评。他的许多大作均获全国性大奖。

《山水烟云》是一部为生态中国而吟,为美丽中国而歌的优秀作品,精心构思,瑰丽隽秀,是一部含律诗、绝句、词赋、楹联等综合文体的大作。全卷坚持古体诗词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体现创新发展的基本原则。山水在心灵中抒发,情物在历史中变迁。诗集聚优秀诗作于其中,与李青葆原出版诗集相比有很大升华。诗笔走进了神思的境界,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诵古贤,喻今人,神与史今相融。吟山水风云,心与景物共抒发。体例融纳五、七言律体、绝句,词作,汉赋、楹联,全书共计500余篇。多形式相吟哦,多体裁共歌唱,奏响一部独具时代风格的诗韵交响曲。

 

 

(二)

 

李青葆诗集《山水烟云》,五卷合成,以七律、七绝与词为主体,其创作思想境界亦集中体现在这三卷之中。

 

其一,构思高远,文采隽秀。

李青葆诗词作品构思于大自然山水烟云之中,故他的创作境界广阔;他的行吟,风云驰骋;他的文骨,健美昂扬;他的文采,吐玉纳珠。

李青葆诗作的成功秘诀,就在于他始终坚持脚踏于祖国大好山河,心通于人民的沸腾血脉,可谓是当今坚持现实主义诗词创作的优秀诗人。读他的诗词,我们总能听到他与人民同命运的脉动,与时代共呼吸的心跳。文学家的内在神思,在于将主观的艺术审美,融化于外在客观物的客体之中,让神居胸臆,运笔自如,登山纵情于烟云,入江驾舟于飞涛。

在这部《山水烟云》诗集中,诗人以诗的审美观照,遵从对偶和声律的和谐统一规则,遍赏江南秀山丽水,江北大山云涛,屹立于茫茫苍穹之上,陶醉于朦朦烟雨之中。在卷一里,我们读到了诗人在为祖国走向伟大复兴而高歌,为生态中国而吟唱,努力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首先我们品读一首律诗《咏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自从龙女恋田郎,鱼稻共生传八方。

万户有余金是梦,千秋相伴乐无疆。

三农遗产回春暖,一粒仙丹助国昌。

今日人文成胜景,五洲尽赞画中乡。

 

这个“共生系统”即生态的自我循环系统,诗人的诗笔走进了民间传说故事,为农业文明而讴歌。“自从龙女恋田郎,鱼稻共生传八方”,在这里诗人告诉我们,稻田养鱼在青田已历史悠久,稻与鱼共生,稻田养鱼,鱼壮田肥,共生共存,直至“今日人文成胜景,五洲尽赞画中乡”。因为这种生态农业“万户有余金是梦,千秋相伴乐无疆”。这当然是农民的创造,且传承千载,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诗人引用民间传说故事,称东海龙王外甥女,化作鲤鱼,随海潮入瓯江,被人捕住买走,再被田氏农民解救,鱼化美女,感恩田郎,许配夫妻。龙舅王不准,将其去鳞抽筋,废掉武功,永为鲤鱼。田郎将其放到稻田,并找来雄鲤鱼与它配对,从此有了“稻鱼共生”。诗人以比兴手法,叙说“龙女恋田郎”的故事,歌颂了人间的真爱,丰富了诗作的人文情怀。

诗人走过祖国名山大川,感悟祖国美丽河山,吟诵绿色中国,追溯大山蕴含的文化史,革命史,领悟大山的浩然之气。登上井冈山,诗人情感激荡,穿越于192710月毛泽东率湘赣农民起义军登井冈山,建立工农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写下三首七律。其中《井冈山龙潭瀑布》诗道:

 

飞流直下势无前,跃入深潭起白烟。

如诉如歌传远韵,追江追海作源泉。

曾融热血滋千岳,更领征程汇万川。

欲问神龙此何去,依然化雨洒江天。

 

翌年,1928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起义军,“汇万川”于井冈山,留下史上朱毛会师井冈山的佳话。此后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红军到达延安,“汇万川”于延安革命圣地,直至“汇万川”百万大军过长江,推翻蒋家王朝。诗人再高歌“巍然长向九霄立,万世丰碑开国昌”(《井冈山》)。“汇万川”,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哲理,“汇万川”是“开国昌”的历史基础和历史条件。在这里,诗人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面对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颇具哲理地提醒当今人们“莫忘初心”。我们跟着诗人的脚步,细读他的

再咏井冈山》:

 

路险林深风送爽,车如轻骥过山冈。

峰伸五指擎天起,旗伴丰碑为国扬。

万木葱茏藏剑气,千秋神圣耀星光。

黄洋界上炮犹在,化作钟声警四方。

 

烈士丰碑留在后人心里“千秋神圣”。但切莫忘记今日炮声犹在,诗人警醒人们:“黄洋界上炮犹在,化作钟声警四方”。这是井冈大山的哲理,这是井冈大山留给后人的历史血脉,必须代代相传。一定要踏着烈士的血迹,时刻保持清醒。当今,虎豹豺狼犹在, “黄洋界”之炮不能,还须“化作钟声警四方”。读李青葆的诗,你会感到春风悄然至,“润物细无声”。

此后,诗人又登太行山,畅吟《太行山感赋》:

 

壁立苍穹气自扬,万山如剑斩东洋。

风云含恨起焦土,刘邓挥师挺脊梁。

日落神州星月亮,戈操陋室父兄殇。

心中有梦不愁险,千里红旗展太行。

 

此诗前三联,作者以优美的词句,工整的对仗,形象的比喻,精到的用词,直陈史实,让读者回到太行山当年的情景,使人感同身受,铿锵悲壮。

此时的八路军一一五师在晋东打响了平型关大战,又在晋北进行了忻口战役,阳明堡战役,取得了抗日战争的重大胜利。于是诗人在诗的结尾高歌:“心中有梦不畏险,千里红旗展太行”。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升华。“心中有梦”,这是战士的信仰,人民的肝胆,“刘邓挥师”的“脊梁”。

再读诗人的《娄山关感赋》:

 

斜阳引我上娄山,大小尖峰锁险关。

弹洞犹存枪战激,雁声难忘血腥寒。

昭魂碑耸凌云志,凿壁诗留动地篇。

今日登临意难静,西风又起海中天。

 

作者在注解中道:娄山关口有大尖山、小尖山双峰对峙,险隘天堑,一夫挡关,万夫莫开。当年红军长征,为攻打娄山关,与敌激战,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毛泽东的《忆秦娥 娄山关》词是这次战斗的诗性写照。现在,毛泽东的手迹刻在娄山关悬崖上,悲歌一曲,气壮山河,读来令人热血沸腾。

    李青葆此诗在写作方法上与《太行山感赋》类似,首联、颔联、颈联都是纪实,其升华之笔,还看尾联:“今日登临意难静,西风又起海中天。”读到此处,我们便情不自禁地由娄山关联想到今天风云变幻的东海南海,诗的艺术境界有了质的飞跃,构思高远!

     李青葆喜爱山水烟云,欣赏山河壮丽,仰观日月之光华,俯察大地之文理。他在追溯大山的革命文化史的同时,更多的还在体察吟诵宇宙间灵动的气势,探觅天地之交辉,点赞云霞之异彩,歌颂大自然之浩气。

他吟高山瀑布,感悟的是山水文化。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黄果树瀑布感赋》:

飞流千丈下云空,化作黔山白玉龙。

壮胜黄河泻壶口,势如草圣舞狂风。

遥看虹彩银帘外,长听雷声烟雨中。

若问人间何可似,长征百战气豪雄。

 

“飞流千丈下云空,化作黔山白玉龙”。这是黄果树瀑布的天然景象,人称“九天飞瀑”。接下来诗人转笔,以人文喻自然,“势如草圣舞狂风”。在诗人看来,长天大地之风姿,化作人文之语言,之文字,以文形才能表达物形,即诗人在注释中所讲的“以艺术喻自然”。

再看此诗的最后两句:“若问人间何可似,长征百战气豪雄。”诗人吟黄果树飞瀑“雷声烟雨中”,联想到气势豪迈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之炮声。长征血战之豪气,恰似黄河壶口黄果树之飞瀑,势不可挡。又似“草圣舞狂风”,长征书写了一幅空前绝后的书法狂草华章,不正是一幅空前绝后的书法狂草华章吗?诗人把大自然与红军长征、狂草飞动联为一体,是对人文与自然合一的最深刻的感悟。狂草的飞动,遒劲而灵巧,圆转而流利,恰似瀑水直泄而下。诗人以飞瀑喻长征,吟飞瀑的壮美,颂长征的伟大。人文与乾坤同生。无物形,文形无以抒发;无物之五色、五音,难有文形之五情抒发;而无文形,物形永无心灵。该诗将大自然与书法艺术有机结为一体,别开生面,令红军长征耳目一新。

青葆诗集中大多作品,立意高远,形象大气,通俗儒雅,朗朗上口。在写作方法上有共性,也有个性。即有平铺,有升华;有纪实,有抒情;有形象,有哲理。叙事注重特征,点题恰似点睛。他的诗通篇都反映了事物与人文的辩证统一关系。他一直在吟诵大自然,歌唱山川人文,借大自然表达诗人自己之心灵,以诗赋予大自然之赞美。在诗集中,诸如:《黄河壶口瀑布》《登黄鹤楼》《咏应星楼》《峰山记游》《秋游小石门》《登缙云赤岩山》《寻访玉女潭》……所有这些诗篇,都立意于大自然的景物,又以生花妙笔,丽词佳句,予以大自然以人文感赋。

 

其二,开拓思维,探觅哲理。

优秀的诗人,精彩的诗作,大都是来自形象思维之成果,要在外象声色中运笔、谋篇。神思是外在自然物转化为诗人主观形象思维的审美过程。外在的自然物是千姿百态的、发展的、变化的,山川花草,随季节而变化,品种样式随土壤、植被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的活动,随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人类思维的变化随物质形态(蒸汽机、电气、信息、智能)的变化而变化,诗人的思维就要随着外在物的变化与发展而神思,随外在客观物的变化、发展而作审美观照,进行新的艺术想象,开拓形象思维的新境界,把握外在物象从量变到质变的哲理。

在《仙都览胜》诗篇中,“独峰拔地势擎天”的大自然景象依然,仙都“神壶藏秘治山川”的“先帝炼丹”古迹亦完好保存,然诗人诗笔当即从古山川走到今天,“好溪奏出和谐曲,梦笔挥成锦绣篇”。同时描绘了“览胜欣瞻祠宇古,五洲齐仰鼎湖巅”。祠宇是古人的,而今来自天下的旅游者,却把这里变成“钟鼓声中思圣贤”的旅游胜地,当地人又奏出锦绣篇的和谐曲。让人们从诗中,既看到了仙都的历史价值,又领略了它的现实意义。

再读《猴年元宵纪游》:

梦中飞上广寒宫,喜与嫦娥饮两盅。

携手同看众星灿,下凡共赏万灯红。

元宵锣鼓壮猴岁,唐宋风情溢鹤城。

临别依依问微信,从今虽远若相逢。

 

诗人喜悦于元宵佳节,开笔即吟“梦中飞上广寒宫,喜与嫦娥饮两盅”,又同看星星,又“下凡共赏万灯红”,再转笔于丙申猴岁“唐宋风情溢鹤城”,似可见来自各方的亲朋好友,同聚于唐宋古城。赏灯之乐正盛,喜悦之情未尽,却又将散去,难舍难分。此时诗人的诗笔进入了现代思维,“临别依依问微信”,嫦娥要回月宫了,双方要互加微信。已是信息化时代,“从今虽远若相逢”,有视屏手机电话,诗人劝慰“嫦娥”(亲朋好友的代表),莫流连难舍,我们随时可在手机相见聊天。诗人融古今为一体,汇天人于一炉,创新思维,形成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崭新的写作风格。

外在自然景色的变化,诗文五色的渲染,古称形文,五音的起伏,古称声文,五情的抒发,古称情文。在心为志,发声为诗,“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声依水,律和声”“诗为乐心,声为乐体”。文采随心情而抒发,心情随景物而变迁。景物随四时而交替,诗人抒情写景,随物象而构思,依神思而运笔。李青葆作诗掌握了外在景物与内在审美思维的辩证统一关系。他在声情中不断探觅审美思维之哲理,来去自如。

在《咏刘基读书处石门洞》这首佳作中,作者以景喻人,深蕴哲理。

横过瓯江景更幽,鹤溪引至国师楼。

轻岚袅袅疑飘韵,灵鸟声声道姓刘。

洞古千年锁星月,功高百代赋春秋。

垂天飞瀑亦低调,融入清潭默默流。

 

石门洞在浙江青田县内,国家4A级景区。有瀑布高112.5米。明朝国师刘伯温青少年时曾在此处读书。青葆此诗,写了石门洞的幽深和高古,写到刘伯温的功绩和历史地位。最后两句“垂天飞瀑亦低调,融入清潭默默流”,高度概括,既写瀑布,也喻刘基。一代国师,名扬如瀑,心静若潭,沉着应对,高以事国,低调做人,既是瀑布的天性,也是刘基的品德。形象在眼前,哲理在其中。

一首写《石门飞瀑》的绝句则从另一角度导出了哲理:

 

山石崔嵬紫雾飘,圣泉飞唱下云霄。

一生清白标天际,壮美源于出处高。

 

这是何等清新,又富有哲理的诗句!

《小舟山烟雨梯田》系列诗吟共九首,展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春光景色,我读了五遍,仍难释手,令我情动,急切欲拍摄,欲诗吟,但机遇难得,心跳难忍。

 

轻纱烟雨笼梯田,十里画廊诗万千。

举镜正愁无动态,牛郎恰到白云边。

好一幅田园春耕图啊!

 

《小舟山梯田赋》瑰丽大气,朗朗上口。书写梯田千年历史,歌颂三农新生情缘,反映了改革开放年代,乡村的大变化,大发展,大成就。在此赋中,诗人还歌颂了基层领导干部的一心为民精神,树立了农村一线干部的公仆形象:堪赞公仆领路,喜看田野变迁。民生

无小事,胸怀有大千。重生态,让山更清,水更绿;抓实效,使云超白,天超蓝。誓要青山增富美,乐将热血育甘甜。

 

    李青葆出身农村,他深情地赞美田园春色。他喜欢色彩,红黄绿白蓝,常在他笔下呈现。如:“江南三月桃花雪,万树缤纷冻美人”,有红有白;“农田妙用种诗画,春光笑开油菜花。”这里的梯田油菜花画卷,五色中为黄色;“四面远瞻呈剑锋,包容大气色葱茏。”葱茏应为绿色;“春播彩云寄新梦,秋收诗画上蓝天。”这诗句,除了蓝色,还有其他多种色彩。总之,生活中的多种色彩常抒于诗人笔下,而色彩的妙用,容易收到形象思维的效果。

诗人对事物客体的认识,是产生主观审美想象,拓开新思维的客观依据。是探寻诗歌哲理的重要途径。没有哲理的诗,是苍白的,有深刻哲理内涵的诗才是厚重的。李青葆的诗,用开拓发展的世界观看待外在世界,是在创新中发展的,是有生命力的,且又是厚重的。

 

其三,善用比兴,抒发情采。

早自诗经六义,风、赋、比、兴、雅、颂,国风通用赋、比、兴,赋体又兼用风、雅、颂。隋唐之后,比兴之比,系诗文借物抒发忧忿之情,兴乃委婉借喻抒情之意。李青葆诗集中大多数作品,善用比兴,抒发情采。在《桃花岭》一诗中,揭露官员以重金“买官”行贿的劣迹。明吏部尚书何文渊,为人堂堂正正,公正廉洁,一身浩然正气,为官一世,两袖清风。明宣德七年,何文渊奉朝廷之命进京述职,途宿处州刘山驿,当地县丞募集民间银两呈送重金,以求举荐(即买官行贿),何文渊当即婉言谢绝。民间过客闻之,留诗于壁:“引襄不载温州物,惟有民情满腹中”,并书 “却金馆”三字,传为佳话。在青田桃花岭建“却金馆”,留为历史性的纪念,此诗至今仍极具现实意义。现引全诗与大家分享:

 

幽径弯弯链万山,白云出岫锁雄关。

马蹄响处风声急,豪杰回时血迹斑。

古道犹藏梦千石,桃花难慰恨连环。

举头仰望却金地,松柏青青气自娴。

 

诗人采用比兴手法,写山,写雄关,写松柏 ,为此彰显“却金馆”之高大形象,扬喻何文渊之崇高品格。

 再看《咏侨乡青田》:

芝城景色醉朦胧,欧陆风情与日浓。

大厦推窗点星亮,霓虹流彩染江红。

五洲遍烙青田印,太鹤兼容万国风。

满目繁华颂人杰,梦中最忆小平公。

 

 “大厦推窗点星亮,霓虹流彩染江红”。今日之古老鹤城已是现代“大厦”“霓虹流彩”的美丽城市。

“五洲遍烙青田印,太鹤兼容万国风。”以比兴手法喻芝城当今已是“欧陆风情与日浓”。“青田印”既是“华侨的足印”又指“青田印章”,一语双关。“万国风”,喻华侨之多,影响之深。三个字,让人联想,令人回味。青田,有华侨30多万,分布在五大洲130多个国家,人称“小青田,大世界”。今日侨乡为何如此繁荣?诗人在结语中点题,“满目繁华颂人杰,梦中最忆小平公”,意境走入读者心中。

    在《咏温溪》中,诗人唱江河,吟山川,意在“竹篙点出千年史,汗水流成百里川。今日扬帆气何壮,但求康乐不求仙”。李青葆的300多首诗,在山水中抒发精彩,吟诵大好河山的诗占60%以上。“山高云漫漫,水浊浪滔滔”,读者似走进“壁立苍穹”之上,踏入“万山若剑”之中;走进诗境,浪涛飞瀑,千丈烟雨,弥漫其上,陶醉其中,乐哉,乐哉!

(三)

 

从《山水烟云》诗卷的构成,我们读到了诗、词、赋、联,多体例多题材的诗坛大作,进一步认识到李青葆是一位全能的诗人。是可谓神思五千年,文采似长虹,诗文体裁相互贯通,且赋予古体诗词以现实主义的审美创新,与时俱进,学古不泥古,旧体例,新命笔。

如此全能的诗人必有诗文博学之修养,兼学古今。从黄帝“断竹”之歌,尧时《在昔》,舜之《卿云》,禹之《五子之歌》再到楚人之《骚》篇,汉人辞赋,均必研读,并领略其共同之法则,寻悟其文风之差异。李青葆之所以走入诗海,多体例、多体裁并举,与他博学的知识、诗歌美学修养是分不开的。

汉初四言诗以韦孟领先,此后司马相如的《上林赋》,马融的《广成赋》,杨雄的《羽猎赋》均为四言赋诗,而建安七子,吟风弄月,池苑荷塘,尽讴文采,抒情吟事,不拘格式,从此汉赋无严格定式。在李青葆的赋诗中,也不拘四言体。他的四篇赋诗中,在我读来最为赞赏的是《金竹阁赋》。此赋文采典雅,文思庄重,情深意切。富有哲理。诗人受唐代“玉竹胜黄金”的诗吟之影响,直赋“金竹阁小、寄托意明,凌云梦想,励志坚贞”。

 

宋词的前身,早可追溯到春秋、汉魏乐府,唐宋新兴乐府,乃至小令,直到宋中期,宋词才成为独具词牌形式的独立诗体,依声填词,并作为一种新诗体浑然成熟,婉约而隽秀,清新而绮丽。

此后,婉约派与豪放派兼而发展,婉约派词流派之一。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豪放派题材宏大,气势豪放,两派比肩而行。宋词继唐诗之后,以独特的诗韵,书写了中国诗词发展史。

李青葆词写得不多,但其艺术水准不容忽视。他的词作《水调歌头 生态丽水》在2014-2015“中国梦想 美丽丽水”全国诗词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这足见他的诗词功底。因为易行先生专门为此词作过评论,在此我就不作累叙了。

在李青葆的词作中我最爱读他的《忆江南·金丽温高铁通车三章》:

 

高铁好,千洞贯神州。子弹出膛为速度,飞龙问世逐神舟。山水更风流。

 

高铁好,一箭万山穿。刚在钱塘观旭日,忽过绿谷赏梯田。来去转睛间。

 

高铁好,舒适最怡神。星级车箱窗换景,美眸高姐笑生春。万座共芳芬。

 

李青葆在此卷中,纳入30篇词作。他善于把握词牌之韵律,以现实主义的手法,谱写新时代新事物的华章。

 

(四)

我与李青葆相识二十余载,曾三访青田,熟读李氏作品。历史上青田文人骚客辈出,深感青葆此人乃青田史上又一文才,他神思于青田美景,数十余载,辛辛苦苦咏鹤城,吟丽水,赋瓯江,歌伯温,唱灵运,著作等身,传之全国。

我与他是好朋友又是好诗友,二十年来我们和诗已多达数十首,寄托着相互之诗情、友情。以诗和赋,共通心灵。

岁月无情,历史公正,李青葆在文坛、诗坛上的历史地位,将由他的读者、人民审视,并将由文坛历史圈定。我为他的每一个成就而讴歌,为他歌唱伟大祖国和人民而赞颂。

是为序。

 

20161015

 

作者简介:翟泰丰,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原党组书记,中国政协原常委。著名理论家、作家、画家。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主办单位:诗词月刊  辽ICP备16005768号-1            版权发布:营口之窗网站  技术支持:营口爱思达计算机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国家批准建站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