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首页 诗词月刊 倾心余事做诗人 诗人档案 站长风采 诗坛快讯 切磋园地 八方联谊 诗词曲赋 诗书画廊 联系我们
诗词曲赋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曲赋
抒怀山水烟云间——翟泰丰
[发布时间:2017-02-14 20:54:37 ]   

抒怀山水烟云间

——评李青葆诗词新卷《山水烟云》

翟泰丰

(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文艺界受到极大鼓舞,更令诗坛震撼。《讲话》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刻指出:“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唤起了文艺界历史责任感,点燃了诗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高歌的激越诗情,决心做“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的时代诗人、人民诗人。浙江省著名的诗人李青葆,是一贯坚持以诗赋吟诵时代,高唱人民的现实主义的优秀诗人,学习总书记关于文艺发展的两个重要讲话之后,更是永不停步的行走于稻田,情入农户,攀登大山,踏越江河,为人民呐喊,为时代高歌。

(二)

李青葆是著名的作家,又是擅长写古体诗、现代诗的诗人,著作等身,他的煌煌数十卷大作,显赫文坛。《行走的风景》《屹立的风景》《心灵的风景》被诗坛称为“风景三部曲”,其中《行走的风景》曾获中华龙文化金奖,在诗坛颇受好评。他的许多大作均获全国性大奖。《山水烟云》是党的十八大以后,特别是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之后,陆续创作的,“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这是一部为时代赋诗,为生态中国而吟,为美丽中国而歌的优秀作品,精心构思,瑰丽隽秀。全卷坚持古体诗词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体现创新发展的基本原则。让文脉走进国脉,山水在心灵中抒发,情物在历史中变迁。诗集聚优秀诗作于其中,与李青葆原出版诗集相比有很大升华。诗笔走进了神思的境界,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诵古贤,喻今人,神与史今相融。吟山水风云,心与景物抒发。体例融纳五、七言律诗、绝句,词作,汉赋、楹联,共计500余篇。多形式相吟哦,多体裁共歌唱,奏响一部独具时代风格的诗韵交响曲。

(三)

李青葆诗集《山水烟云》,五卷合成,以七律、七绝与词为主体,其创作思想境界亦集中体现在这三卷之中。

其一,构思宏大,文采隽秀。

李青葆诗词作品构思于大自然山水烟云之中,故他的创作境界广阔,他的行吟,风云驰骋,他的文骨,健美昂扬,他的文采,吐玉纳珠。

李青葆诗作的成功秘诀,就在于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胸中有大义”,神思于祖国大好山河,“心中有人民”,心灵通往人民沸腾的血脉,可谓是当今坚持现实主义诗词创作的优秀诗人。读他的诗词,我们总能听到他与人民同命运的脉动,与时代共呼吸的心跳。文学家的内在神思,在于将主观的艺术审美,融汇于外在物的客体之中,“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为“国运”兴盛,为民族复兴而吟,让神居胸臆,运笔乾坤,登山纵情于烟云,入江驾舟于飞涛。

在这部《山水烟云》诗集中,诗人以诗的审美观照,遍赏江南秀山丽水,江北大山云涛,屹立于茫茫苍穹之上,陶醉于朦朦烟雨之中,遵从律诗对偶与声律的和谐统一规则,诗吟大江南北。在卷一里,我们读到了诗人在为祖国走向伟大复兴而高歌,为生态中国、美丽中国而吟唱,努力“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自从龙女恋田郎,鱼稻共生传八方。

万户有余金是梦,千秋相伴乐无疆。

三农遗产回春暖,一粒仙丹助国昌。

今日人文成胜景,五洲尽赞画中乡。

诗人在诗的开联诗笔就走进了稻田养鱼的历史源头,“自从龙女恋田郎,鱼稻共生传八方”,诗人告诉我们,稻田养鱼在青田已历史悠久,稻与鱼共生,田水养鱼,鱼壮田肥,共生共存,生态一统,直至末联“今日人文成胜景,五洲尽赞画中乡”,诗人的情感一直在稻田里,因为这种生态农业正是当今农业发展的需求,因此,诗人在诗的第二联就诗诵“万户有余金是梦,千秋相伴乐无疆”,这是农民的历史创造,传承千载,今日再赋予其新生命,并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诗人开联即引传统文化中的民间故事,丰富了诗的意境与内涵,称东海龙王外甥女,化作鲤鱼,随海潮入瓯江,被人捕住买走,再被田氏农民解救,鱼化美女,感恩田郎,许配夫妻。龙舅王不准,将其去鳞抽筋,废掉武功,永为鲤鱼。田郎将其放到稻田,并有雄鲤鱼相配。诗人以比兴手法,叙说“龙女恋田郎”的故事,诗化了“稻鱼共生”,歌颂了人间的大爱,丰富了诗作的人文情怀。

诗人走过祖国名山大川,感悟祖国美丽河山,吟诵绿色中国,追溯大山蕴含的文化史,革命史,领悟大山的浩然之气。登上井冈山,诗人情感激荡,诗情穿越于192710月毛泽东率湘赣农民起义军登上井冈山,建立工农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写下三首七律。其中《井冈山龙潭瀑布》诗道:

飞流直下势无前,跃入深潭起白烟。

如诉如歌传远韵,追江追海作源泉。

曾融热血滋千岳,更领征程汇万川。

欲问神龙此何去,依然化雨洒江天。

翌年,1928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起义军,“汇万川”于井冈山,留下朱毛会师井冈山的历史佳话。此后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红军与陕甘红军会师,“汇万川”于陕北安定瓦窑堡、保安,最终落脚于延安革命圣地,直至“汇万川”百万大军过长江,推翻蒋家王朝。诗人再高歌“巍然长向九霄立,万世丰碑开国昌”。“汇万川”,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哲理,“汇万川”是“开国昌”的历史基础和条件。在这里,诗人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面对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颇具哲理地提醒当今人们“莫忘初心”!让我们跟着诗人的脚步,细读他的《再咏井冈山》:

路险林深风送爽,车如轻骥过山冈。

峰伸五指擎天起,旗伴丰碑为国扬。

万木葱茏藏剑气,千秋神圣耀星光。

黄洋界上炮犹在,化作钟声警四方。

烈士丰碑是永世留在后人心里的“千秋神圣”,但切莫忘记今日炮声犹在,诗人警醒人们:“黄洋界上炮犹在,化作钟声警四方”。这是井冈大山的哲理,这是井冈大山留给后人的历史血脉,必须代代相传,一定要踏着烈士的血迹,时刻保持清醒。当今,虎豹豺狼犹在,“黄洋界”之炮不能丟,还须“化作钟声警四方”。

此后,诗人又登太行山,畅吟《太行山感赋》:

壁立苍穹气自扬,万山如剑斩东洋。

风云含恨起焦土,刘邓挥师挺脊梁。

日落神州星月亮,戈操陋室父兄殇。

心中有梦不畏险,千里红旗展太行。

此诗前三联,作者以优美的词句,工整的对仗,形象的比喻,精到的用词,直陈史实,让读者回到太行山当年我军艰苦抗战,英勇杀敌的战斗情景,使人感同身受,铿锵悲壮。

此时的八路军一一五师在晋东打响了平型关大战,又在晋北进行了忻口战役,阳明堡战役,取得了抗日战争的重大胜利。于是诗人在诗的结尾高歌:“心中有梦不畏险,千里红旗展太行”。 最后一联是全诗的升华。“心中有梦”,这是战士的信仰,人民的肝胆,“刘邓挥师”的“脊梁”。

再读诗人的《娄山关感赋》:

斜阳引我上娄山,大小尖峰锁险关。

弹洞犹存枪战激,雁声难忘血腥寒。

昭魂碑耸凌云志,凿壁诗留动地篇。

今日登临意难静,西风又起海中天。

作者在自我注解中写道:娄山关口有大尖山、小尖山双峰对峙,险隘天堑,天然峰刃,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当年红军在反围剿战斗中,却曾两次攻破娄山关,两次进驻遵义。一次是一九三五年一月夜战娄山关,占领遵义,并召开了革命历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遵义会议。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词,作于一九三五年二月,是二次攻打娄山关。红军拟在沪州宜宾之间渡长江北上,未果,二次攻打娄山关,打败军阀王家烈一个师,又二次攻占遵义,这首词正是这场战斗的诗性写照。现在,毛泽东的手迹刻在娄山关悬崖上,壮歌一曲,气壮山河,读来令人热血沸腾。

李青葆此诗在写作方法上与《太行山感赋》类似,首联、颔联、颈联都是纪实,其升华之笔,还看尾联:“今日登临意难静,西风又起海中天。”读到此处,我们便情不自禁地由当年娄山关的“西风烈”联想到今天风云变幻的汹涌海涛!诗的艺术境界有了质的飞跃,构思高远!

李青葆喜爱山水烟云,欣赏山河壮丽,仰观日月之光华,俯察大地之文理。他在追溯大山的革命文化史的同时,更多的还在体察吟诵宇宙间灵动的气势,探觅天地之交辉,点赞云霞之异彩,歌颂大自然之浩气。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黄果树瀑布感赋》:

飞流千丈下云空,化作黔山白玉龙。

壮胜黄河泻壶口,势如草圣舞狂风。

遥看虹彩银帘外,长听雷声烟雨中。

若问人间何可似,长征百战气豪雄。

在首联开笔吟瀑,“飞流千丈下云空,化作黔山白玉龙”,这是黄果树瀑布的天然景象,人称“九天飞瀑”。接下来第二联诗人转笔,以人文喻自然,“势如草圣舞狂风”。在诗人看来,长天大地之风姿,化作人文之语言、之文字,以文形表达物形,即诗人在注释中所讲的“以艺术喻自然”,这正是“天人合一”之必然。

再看此诗的最后两句:“若问人间何可似,长征百战气豪雄。”诗人在黄果树飞瀑“雷声烟雨中”,联想到气势豪迈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之炮声,血战之豪气,洽似黄河壶口之狂涛,黄果树之飞瀑,势不可挡。诗人以飞瀑喻长征,吟瀑布的壮美,颂长征之伟大。

青葆诗集中诸多作品,境界高远,形象大气,通俗儒雅,朗朗上口。在写作方法上有平叙,有升华,有纪实,有抒情,有形象,有哲理。叙事注重特征,点题恰似点睛。他的诗通篇都反映了自然与人文的辩证统一关系。大自然给诗人以激情,诗人以诗赋予大自然之赞美。在诗集中,诸如:《黄河壶口瀑布》《登黄鹤楼》《咏应星楼》《峰山记游》《秋游小石门》《登缙云赤岩山》《寻访玉女潭》……所有这些诗篇,都立意于大自然的景物,又以生花妙笔,丽词佳句,予大自然以人文感赋。

其二,开拓思维,敢于创新。

优秀的诗人,精彩的诗作,大都是来自形象思维之成果,要在外象声色中运笔、谋篇。神思是外在自然物转化为诗人主观形象思维的审美过程。外在的自然物是千姿百态的、发展的、变化的,山川花草,随季节而变化,品种样式随土壤、植被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的社会活动,随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人类思维的变化随外在物质形态(蒸汽机、电气、信息、智能)的变化而变化,诗人的思维就要随着外在物的变化与发展而神思,随外在客观物的变化、发展予以新的审美观照,大胆创新,进行新的艺术想像,开拓形象思维的新境界,把握外在物象从量变到质变的哲理,让诗在社会内在运动的本质中创新吟诵。

在《仙都览胜》诗篇中,“独峰拔地势擎天”的大自然景象依然,仙都“神壶藏秘治山川”的“先帝炼丹”古迹亦完好保存,然而诗人诗笔当即从古山川走到今天,“好溪奏出和谐曲,梦笔挥成锦绣篇”。同时描绘了“览胜欣瞻祠宇古,五洲齐仰鼎湖巅”。祠宇是古人的,而今来自天下的旅游者,却把这里变成“钟鼓声中思圣贤”的旅游胜地,当地人又奏出锦绣篇的和谐曲。让人们从诗中,既看到了仙都的历史价值,又领略它的现实意义。

再读《猴年元宵纪游》:

梦中飞上广寒宫,喜与嫦娥饮两盅。

携手同看众星灿,下凡共赏万灯红。

元宵锣鼓壮猴岁,唐宋风情溢鹤城。

临别依依问微信,从今虽远若相逢。

诗人喜悦于元宵佳节,开联即吟“梦中飞上广寒宫,喜与嫦娥饮两盅”,既在广寒宫“携手同看众星灿”,又邀嫦娥“下凡共赏万灯红”,再转笔于丙申猴岁“唐宋风情溢鹤城”,似可见来自各方的亲朋好友伴嫦娥,同聚于唐宋古城,赏灯之乐正盛,喜悦之情未尽,却又将散去,难舍难分。此时诗人的诗笔进入了现代思维,“临别依依问微信”,嫦娥要回月宫了,双方要互加微信。已是信息化时代,嫦娥在广寒宫也不孤独,因为“从今虽远若相逢”,有视屏手机电话,诗人劝慰“嫦娥”和亲朋好友,莫流连难舍,我们随时可在手机视频相见,语音聊天。诗人穿越时空,从千载广寒宫,一步跨入信息时代,融古今为一体,汇天人于一炉,创新思维,形成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崭新的写作风格。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诗人必须“把创新精神贯穿于创作全过程,大胆探索,勇于进取”,诗人的创作抒情,源于外在物的客体,而诗情的迸发,又源于诗人对外在物的审美观照而转化为诗人审美主体,外在物的客体是发展的,故而诗人创作主体也要“神与物游”,故此,创新就成为诗的生命。

外在自然景色的变化,诗文五色的渲染,古称形文,五音的起伏,古称声文,五情的抒发,古称情文。在心为志,发声为诗,“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声依水,律和声”“诗为乐心,声为乐体”。文采随心情而抒发,心情随景物而变迁。景物随四时而交替,诗人抒情写景,随物像而构思,依神思而运笔。李青葆做诗掌握了外在景物与内在审美思维的辩证统一关系。他在声情中不断探觅审美思维之哲理,来去自如,勇于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向文艺界提出的四大希望中,首要的是要求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读李青葆的诗作,我们能深深感受到,他写景、写人、写事件、写史迹,无不深蕴于中国文脉,中国气魄之中。

在《咏刘基读书处石门洞》这首佳作中,作者高歌刘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横过瓯江景更幽,鹤溪引至国师楼。

轻岚袅袅疑飘韵,灵鸟声声道姓刘。

洞古千年锁星月,功高百代赋春秋。

垂天飞瀑亦低调,融入清潭默默流。

石门洞在浙江青田县内,有瀑布高112.5米。明朝国师刘伯温青少年时曾在此处读书。青葆此诗,写了石门洞景物的幽深和高古,吟诵了刘伯温的历史功绩。最后两句“垂天飞瀑亦低调,融入清潭默默流”,高度概括,既写瀑布,又喻刘基。一代国师,名扬如瀑,心静若潭,沉着应对,高以事国,低调做人,既是瀑布的天性,也是刘基的品德。高大形象在眼前,中国传统之文脉,人生深邃之哲理自在其中。

一首写《石门飞瀑》的绝句则从另一角度导出了刘基的崇高品格。

山石崔嵬紫雾飘,圣泉飞唱下云霄。

一生清白标天际,壮美源于出处高。

史传刘基在石门洞苦读,感动圣仙,驾圣泉直冲云霄,送来圣书,修读成才,壮丽一生。

再读他的《小舟山烟雨梯田》系列诗吟共九首,是诗集中又一组动人的篇章,展现了十八大以来,美丽中国的建设,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春光景色,我读了五遍,仍难释手,令我情动,急切欲拍摄,欲诗吟,遗憾的是未能登此梯田,心跳难忍。

轻纱烟雨笼梯田,十里画廊诗万千。

举镜正愁无动态,牛郎恰到白云边。

这是何等清新,又富有哲理的诗句!

《小舟山梯田赋》瑰丽大气,朗朗上口。书写梯田千年史,吟赋三农的再新生,反映了十八届三、四、五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之成果,面对我国农村的大变化,大发展,大成就,在《小舟山烟雨梯田》系列诗作中,诗人还歌颂了基层领导干部一心为民的辛劳,树立了农村干部的公仆形象。喜看田野变迁,赞干部汗水,歌农业改革,誓要青山增富美,乐将热血育甘甜,让山更青,水更绿,云白,天蓝。描绘了现代田园的诗化风光!

李青葆出身农村,他深情地赞美田园春色。他喜欢色彩,红黄绿白蓝,常在他笔下呈现。如:“江南三月桃花雪,万树缤纷冻美人”,这里有红色桃花有白色雪;“农田妙用种诗画,春光笑开油菜花。”这里的梯田油菜花画卷,乃五色中之黄色;“四面远瞻呈剑锋,包容大气色葱茏。”葱茏应为绿色;“春播彩云寄新梦,秋收诗画上蓝天。”这诗句又是蓝色,五色抒于诗人笔下,色彩妙用入诗,呈现形象思维的隽丽之美。

诗人对外在客体的深度认识,是产生主观审美想像,拓开新思维的客观依据,是探寻诗歌哲理的重要途径。没有哲理的诗,是苍白的,有深刻哲理内涵的诗才是厚重的。李青葆的诗,用开拓发展的世界观看待外在世界,对外在五彩缤纷的世界进行审美创作,是在创新中发展的,故是有生命力的、厚重的。

其三,善用比兴,抒发情采。

早自诗经六义,风、赋、比、兴、雅、颂,国风通用赋、比、兴,赋体又兼用风、雅、颂。隋唐之后,比兴之比,系诗文借物抒发忧忿之情,兴乃委婉借喻抒情之意。李青葆诗集中大多数作品,善用比兴,抒发情采。《桃花岭》一诗,是写明代一个县官买官的典故。诗指明吏部尚书何文渊,为人堂堂正正,公正廉洁,一身浩然正气,为官一世,两袖清风。明宣德七年,何文渊奉朝廷之命进京述职,途宿处州刘山驿,当地县丞募集民间银两呈送重金,以求举荐(即买官行贿),何文渊当即婉言谢绝。民间过客闻之,赞不绝口,留诗于壁:“引襄不载温州物,唯有民情满腹中”,并书 “却金馆”三字,传为佳话。此后,在青田桃花岭建“却金馆”,留为历史性的纪念,至今仍极具现实意义。李青葆赋诗赞颂:

幽径弯弯链万山,白云出岫锁雄关。

马蹄响处风声急,豪杰回时血迹斑。

古道犹藏梦千石,桃花难慰恨连环。

举头仰望却金地,松柏青青气自娴。

诗人采用比兴手法,写山,写雄关,写松柏 ,彰显“却金馆”之高大形象,扬喻何文渊之崇高品格。

再看《咏侨乡青田》:

芝城景色醉朦胧,欧陆风情与日浓。

大厦推窗点星亮,霓虹流彩染江红。

五洲遍烙青田印,太鹤兼容万国风。

满目繁华颂人杰,梦中最忆小平公。

“大厦推窗点星亮,霓虹流彩染江红”。今日之古老鹤城已是现代“大厦”“霓虹流彩”的美丽城市。

“五洲遍烙青田印,太鹤兼容万国风。”以比兴手法喻芝城古老文化兼容“万国风情”。“青田印”却遍烙五洲,既是“华侨的足印”又指青田石镌刻的“青田印章”,一语双关。青田,有华侨30多万,分布在五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称“小青田,大世界”。今日侨乡为何如此繁荣?诗人在结语中点题,“满目繁华颂人杰,梦中最忆小平公”,改革开放之意境,走进读者心中。

在《咏温溪》中,诗人唱江河,吟山川,意在“竹篙点出千年史,汗水流成百里川。今日扬帆气何壮,但求康乐不求仙”。李青葆的300多首诗,在山水中抒发精彩,吟诵祖国大好河山,在这部诗集中,山水田园诗占60%以上。“山高云漫漫,水浊浪滔滔”,读来似以走进“壁立苍穹”之上,踏入“万山若剑”之中;走进诗境,浪涛飞瀑,千丈烟雨,弥漫其上,陶醉其中,乐哉,乐哉!

(四)

从《山水烟云》诗卷的构成,我们看到了诗人坚强的文化自信,读到了诗、词、赋、联,多体例多题材的诗坛大作,进一步认识到李青葆是一位全能的诗人。是可谓神思五千载,文采似长虹,诗文体裁相互贯通,且赋予古体诗词以现实主义的审美创新,与时俱进,学古不泥古,旧体例,新命笔。

如此全能的诗人必有诗文博学之修养,兼学古今。从黄帝“断竹”之歌,尧时《在昔》,舜之《卿云》,禹之《五子之歌》,再到楚人之《离骚》篇,汉人辞赋,均有研读,并领略中国古典诗文其共同之法则,又寻悟其文风之差异。李青葆之所以走入诗海,多体例、多体裁并举,与他博学的知识、诗歌美学修养是分不开的。

汉初四言诗以韦孟领先,此后司马相如的《上林赋》,马融的《广成赋》,杨雄的《羽猎赋》均为四言赋诗,而建安七子,吟风弄月,池苑荷塘,尽讴文采,抒情吟事,不拘格式,从此汉赋无严格定式。李青葆在诗集中作汉赋,也不拘四言体。在他的四篇赋诗中,我读来最为赞赏的是《金竹阁赋》。此赋文采典雅,文思庄重,情深意切,富有哲理。诗人受唐代“玉竹胜黄金”的诗吟之影响,直赋“金竹阁小、寄托意明,凌云梦想,励志坚贞”。

宋词的前身,可追溯到春秋、汉魏乐府,唐宋新兴乐府,乃至小令,直到宋中期,宋词才成为独具词牌形式的独立诗体,依声填词,并作为一种新诗体浑然成熟,婉约而隽秀,清新而绮丽。

此后,婉约派与豪放派比肩而发展,婉约派是宋词流派之一,又是历时一百六十余年北宋词坛主流流派,产生于“耽于安乐”无忧国的历史条件下,婉约派一直占词坛上峰。直至北宋王朝覆没之后金戈铁马,激昂悲壮之豪放词人队伍,迅速壮大,两派比肩而行。宋词继唐诗之后,以独特的诗韵,在中国诗词发展史上,形成一道耀眼的彩虹。

李青葆词写得不多,但其艺术水准不容忽视。他的词作《水调歌头 生态丽水》在2014-2015“中国梦想 美丽丽水”全国诗词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这足见他的诗词功底。因为易行先生专门为此词作过评论,在此我就不累叙了。

在李青葆的词作中,我最爱读他的《忆江南·金丽温高铁通车三章》:

高铁好,千洞贯神州。子弹出膛为速度,飞龙问世逐神舟。山水更风流。

高铁好,一箭万山穿。刚在钱塘观旭日,忽过绿谷赏梯田。来去转睛间。

高铁好,舒适最怡神。星级车厢窗换景,美眸高姐笑生春。万座共芳芬。

李青葆在此卷中,纳入30多篇词作。他善于把握词牌之韵律,以现实主义的手法,谱写新时代新事物的华章。

(五)

我与李青葆相识二十余载,曾三访青田,熟读李氏作品。历史上青田文人骚客辈出,深感青葆此人乃青田史上又一文才,他神思于青田美景,数十余载,辛辛苦苦咏鹤城,吟丽水,赋瓯江,歌伯温,唱灵运,著作等身,传之全国。

我与他是好朋友又是好诗友,二十年来我们和诗已多达数十首,寄托着相互之诗情、友情。以诗和赋,共通心灵。

岁月无情,历史公正,李青葆在文坛、诗坛上的历史地位,将由他的读者、人民审视,并将由文坛历史圈定。我为他的每一个成就而讴歌,为他歌唱伟大祖国和人民而赞颂。

2016年1220日稿


作者简介:翟泰丰,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原党组书记,中国政协原常委。著名文艺理论家、作家、画家。本文曾发表于2017113日《人民日报》文学评论版。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主办单位:诗词月刊  辽ICP备16005768号-1            版权发布:营口之窗网站  技术支持:营口爱思达计算机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国家批准建站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