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需美味品重头 任重道远话诗词
《文化月刊·诗词版》恳谈会侧记
秋 枫
在榴花似火的京城,在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的第二天,2006年6月11日中国文化报社会议室里,《文化月刊·诗词版》恳谈会正在进行,著名的学者、评论家、诗人,吉狄马加、张锲、谢永旺、何西来、林东海、何镇邦、陈四益、郑伯农、杨金亭、丁国成、孔繁灼、赵京战、曹林昌、潘慎、姚平、钱明锵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文艺报的记者等三十余人参加了恳谈活动。
中国文化报社郭沫勤社长致欢迎辞,对各位专家、学者、领导、诗人的光临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希望大家给以刚创办的《文化月刊·诗词版》多多扶持。
国家发改委马凯主任委托本刊负责人向与会人员表示问候,并祝恳谈会成功,希望刊物越办越好。文化部郑欣淼副部长、全国政协提案委张岳琦副主任也发来短信对《文化月刊·诗词版》给与肯定,并祝刊物越办越好。《文化月刊·诗词版》副主编李书文汇报了创刊的相关情况,她说:《文化月刊·诗词版》的办刊宗旨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积极倡导古为今用,创作与时俱进、弘扬时代主旋律的作品。出版四期中,先后刊载了霍松林、郑伯农、杨金亭、张岳琦、马凯、郑欣淼、李旦初、周克玉、刘章、丁芒、高勇、邵天任、邵燕祥、高占祥、刘征等一千余人的诗词作品,同时也刊载了金炳华、张锲、翟泰丰、鲁国尧、邓绍基、田本相、星汉等四十余人的理论文章。从第五期始开设《连环画廊》,以诗词楹联故事配画面,以增加趣味性、可读性。展示了当代传统文化。
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文学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张锲同志首先发言,他说:“传统诗词事业是民族事业,现在由文化部门来主办这个《文化月刊·诗词版》,是个大好事。已逝的藏克家老人在宣传毛泽东诗词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是为传统诗词的复兴做出了贡献。现在有一批领导干部也在写传统诗词。比如,马凯、郑欣淼、张岳琦等都写得很好。中国的老干部离退后大都写传统诗词,这是一项推动民族文化前进的好事,我表示支持,希望您们能把刊物办好、办出特色!”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吉狄马加书记在汇报了出访日本、韩国感受后,说:“近年来,文化事业,尤其是传统文化事业很兴旺。西方人谈到中国,往往是从谈诗词开始,唐诗宋词在世界的文化中影响很大,诗词的振兴标志着经济的振兴、标志着国运的振兴。传统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典,在中国文化的脉流延续中,要探讨和研究怎样创新,要找到与时代的契合点。《文化月刊·诗词版》的创办,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会越来越显现出她的价值。对后来研究文学史、文学发展史、积累民族记忆,都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华诗词学会郑伯农常务副会长说:“传统诗词是民族文学、是群众文学。全国有刊号的诗词刊物太少、太少,本刊的应运而生,是诗词繁荣的必然和重要标志。看了三期,感觉《仙人掌》《切磋》《书法》《各抒己见》等栏目都办得很好。比如在用新、旧韵问题上,你们不标新、旧,这表示用韵平等,很好,这一点已走在了前边。我认为,我们两刊的目标是一致的,既要继承传统,又要理直气壮的进行音韵改革。今后,更要紧密配合,提倡诗词曲并重,推出新人、新作,共同抵制诗坛上的不正之风,携手共创诗坛的繁荣。”
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何镇邦教授在发言中说:“《文化月刊·诗词版》是大型的诗词专业刊物,适得其时、适得其位。排版疏朗,适合大众,方便老年读者。图文并茂,尤其是“诗人档案点击”出刊四期,已介绍了近40位诗人。“切磋”“倾心余事做诗人”“诗词格律简捷人门”等栏目,很有特色,很吸引人,很好。同时也希望能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广泛宣传,向外界征求有特点的栏目稿件;更要注重向全国和海外扩大作者队伍;必要时可按作品体裁分栏目,也可开设“新诗”栏目,实行多样化。”原《文艺报》主编,文学评论家谢永旺先生说:“每期刊出几百首作品,文章6万余字,有好诗、好句子、可读性很强,建议:评论栏增加一些叙事诗话,例如刘章和刘征的唱和诗所反映的故事就很好。另外,插图太少,可否参照丰子恺的诗配画来解决传统诗词排版不灵活的问题。”
《中华诗词》主编杨金亭先生认为:“《文化月刊·诗词版》的创办,为当前庞大的诗词创作队伍提供了发表园地,为培养新人,推出新作提供了空间,对促进诗坛的繁荣具有深远和现实意义。《文化月刊·诗词版》的创办,对改善传统诗词事业的命运是大有好处的,《中华诗词》和《文化月刊·诗词版》两个刊物要互相参照、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形成主流,共同为促进诗坛繁荣做贡献。”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文学评论家何西来先生在发言中说:“传统诗词已形成潮流,很快会出现浩浩荡荡的局面,而将卷入这个潮流中的是各行各业的人,有着广泛性和群众性。几千年的历史证明,诗运同国运。诗词正在经历一个展开的盛世,诗歌是时代生活的鉴证,是审美取向的必然。建议:增设“诗话”每期评一首好诗和“咏画诗”专栏,扩大内容含量。”人民文学编审、古典诗词评论家林东海先生建议:增设两栖诗人作品栏目,如一个作者的传统诗和新诗同时刊出;希望刊物在稿件编审中格律从严、押韵放宽。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常务副主编赵京战先生认为:《文化月刊·诗词版》的创刊是诗坛的大好事,与《中华诗词》同属一个领域,我们要排除干扰携手共进,共襄诗词大业。今后我们会更加团结,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最后,中国文化报孙若风总编作了总结,他说:“昨天是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今天召开《文化月刊·诗词版》恳谈会,守护精神家园,植根我们的民族文化记忆,是很有意义的。”
恳谈会由《文化月刊,诗词版》执行社长代柳梅主持,会议在一片祥和、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注:《文化月刊·诗词版》现为《诗词月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