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首页 诗词月刊 倾心余事做诗人 诗人档案 站长风采 诗坛快讯 切磋园地 八方联谊 诗词曲赋 诗书画廊 联系我们
诗词曲赋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曲赋
赏评蒿峰先生之《云起楼诗存》
[发布时间:2019-07-24 11:53:49 ]   



肩头担道义,笔下蕴乾坤


——赏评蒿峰先生之《云起楼诗存》


郭秀珍


   《云起楼诗存》是蒿峰先生历经38年完成,汇集660余首作品的一部诗集,题材涉及广泛,诗行间渗透着历史的沧桑、厚重感。尤为可贵的是先生把自己的诗词创作行为和思想情感融汇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实践“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地创作理念。通读全卷,一个历史学者和领导干部所特有的诗怀和形象在笔者心中逐步清晰地展现、丰盈起来。

一、肩头有责任

     1992、1993两年,山东境内先旱后涝,多地农田绝产。政府下发文件要求减免向农民征收的三提五统,但有些地方还是照旧征收。省里专门开会部署调查,切实把减轻农民负担各项政策落到实处、维护民生。其时先生感触时事,写有“感时四首”。

    其二:“官方催减减,吏却喊征征。民力当知尽,长策重法绳。”一“减减”,一“征征”,通过对比,批判了个别地方不执行国家政策的现象,并指出要制止这种状况的持续,长久之策只能是以“法绳”来约束,显示出先生长远的眼光;其四:“民力皆疲甚,工商叹凋零。伤农同害国,能不重民听。”先生直接把“伤农”与“害国”等同起来,可见其对伤害农民利益问题的重视;又《书农民负担调查报告之后》:“提留摊派总无休,恨不平川起高楼。若爱苍生如顶戴,当为黎庶解烦忧。”此作言辞更为犀利,指出提留摊派问题的严重,毫不留情地讽刺了部分领导干部只知道爱惜自己的乌纱帽,却不知为民解忧、在其位不能谋其政等思想行为。

     改革开放以来所累积的三农建设、发展的矛盾,至先生此系列诗作完成时,已经相当突出了。以上诗作是先生审时度势,以农民的利益为基点,起草《农民负担调查报告》前后写成的,诗作中体现了一个农业干部深沉地社会责任感(《云起楼诗存》中,多有触及此类之作,足可佐正史考,以观沧桑之变)。

     唐太宗时即有“民可载舟、亦可覆舟”之论说,蒿峰先生作为历史学者,以其敏锐地观察力审视并洞悉问题本质,深谙从政之道和民生之间的关系在于爱民、为民、富民。

二、心里有人民

    蒿峰先生出身鱼台农村,且从事农委工作八年,参与中央农业政策研究、制定,其《卖烟翁》、《农民负担调查报告书后》、《建房歌》、《乡村计划生育》等古风作品对当时存在的三农问题皆有体现。

   《卖烟翁》写到:“昨日薄暮过市门,卖烟老翁泪满巾。颤然手捧黄金叶,大汗淋漓双眼浑。”“十口等吃饭,屋要覆新茅,儿要完婚配,孙要新书包。”“老幼年初盼到今。空手如何见子孙。我闻翁说悲怜生,田夫沉浮波涛中。何以民心作官守,黎民鼓腹歌太平。”写出烟农艰辛的同时,也道出先生的悲悯心情和对民生未来的期望。

   《农民负担调查报告书后》中有句:“税费如猴王,吹毛变化急。一变七十二,再变一千一。”“三提五统”之外,杂税如是多、民苦不能负;又“一在大办多,自然取民脂。不看民何贫,不量民何力。”地方官要政绩,公所要堂皇,所费何来,只能是民脂民膏;再“二在机构多,衙门如林立。国家无此项,民有光头皮。”当时某些地方官员只知道按人头征税赋,却看不到农民的头皮,至时业已被名目繁多的多摊多派刮净成光了;“根源在体制,更改谈何易。不易也必改,不改势难立。取民应有度,事关国兴替。殷鉴不为远,斑斑照青史。嗟乎庙堂之上食肉谋国者,可不悚然而警急谋消弭计。”

     诗作从叙事到议论、再到期望、感叹及警告。通过明白如话的诗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官员对地方农民生活条件、现状的感同身受,一个良心诗人的悲悯之心和对民生的关切之情。所谓“事动于心成玉章”,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对人民倾注真情,才赋予诗人、诗作以感动人心的力道。

     实际上三农问题的解决、矛盾的化解、农民生存环境的好转,确实是得益于像先生这样对民情的深入体察、关心以及鼓与呼,不断深化改革,才促使农业政策不断改变和完善。反观历史,无出乎“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三、胸中有大义

    所谓“大义”,即正道,在历史的长河中大浪淘沙、历经洗练而成。《云起楼诗存》中,有不少诗作是一个历史学者在审视历史的背景、前提下完成,饱含“大义”所在。如:

虞美人·单县琴台

形如半月孑然立,单父烟霞里。秋霖初过嫩寒来,秋气秋声秋雁一行排。 不齐倚众鸣琴治,曾点沂河戏。治平之道在安民,薄赋轻徭教化自风淳。

    上阕,形如半月的琴台,孑然而立,透过淹没于烟霞之中的历史空间追溯过往,秋雨乍过的微寒中,一行大雁正裹挟着肃杀的秋气在啼唳声中南归;下阕,春秋时单父宰子齐于此抚琴,主张治理靠大家,行”无为之治"成“有为之功”;曾点(孔子的学生之一,谈个人志趣时)说暮春时节,换上春装,和五六位志同道合的成年人, 带上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孔子听后大加赞赏:你和我想的一样!地方的治理之道应着重于安民,着重于薄赋轻徭之下对民众的教化,百姓安居乐业、享受太平,自然可使民风淳朴。

    诚所谓“贤者常无心, 以百姓心为心”,想来先贤之心如是,今贤之心犹如是也。先生此作,体现其以史为鉴,向往先贤的“现代式士大夫”情结,相信这种“先贤”情结,正是先生“恤民勤政”最重要的思想根源。 再看:

浣溪沙·台儿庄大战

三万换他一万兵,游魂四万哭荒城。血流满地运河腥。

残垒重重迎落日,弹痕累累动心旌。英雄勋业照汗青。

    词作谋篇有度,词旨鲜明。开片即说明中国军队在彼时条件下的战斗,所倚仗的只能是保家卫国的民族精神和不怕牺牲的军人胆气,铺陈有序;”血流满地运河腥”一句,递进词义,进一步描绘彼时战斗的惨烈,造境功成;下阕对仗句 “重重、累累“两对叠字的运用,笔墨更加浓重地描绘出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是何其深重,以景生情、情立景上;下结”英雄勋业照汗青“一句,收束全词、表达词旨:抗击侵略者的将士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把名字镌刻进历史,他们是民族的英雄、国家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生命将在中国历史上闪耀着永恒的光辉,永垂不朽!

    史上那些先贤们的身形相貌,我们或许已经无从知晓,但他们的事迹,却一如大雁之声透过历史的时空,依旧回响在我们这个时代,并将永远流传下去。此即是大义,即是正道。

四、笔下有乾坤  

青州博物馆铁鹤

汉宫衰草没铜驼,双鹤亭亭尚伟峨。

历尽刀兵终不化,犹然引颈向天歌。 

   诗作借物抒怀,通过对双鹤的描写,鹤在诗中,意达诗外,可谓赋比兴尽得其妙,一对铁鹤作为诗作者传达事物观点的载体,背负着历史的沉重感,向世人诉说的是沧海桑田的历史演变、是烟云过眼的人事浮休,然而千变万变,历史不变,历史,是无法否定的。

临江仙·戊戌五月至黄河入海口

万里长流终入海,波轻浪静天青。回头百险已心平。三关无绝道,九曲听涛声。 四十余年身似寄,情随逝水飘萍。闲登小塔看新晴。荻芦天际白,蓑笠一舟横。

     开篇即见黄河入海口之景象,寓情于景;“回头百险已心平”一语双关,抒发诗人在历经人生磨难之后荣辱不惊的淡泊。过片两句描写更加具体,“四十余年身似寄,情随逝水飘萍”写漂泊不定的生涯。“闲登小塔看新晴”可以看出作者的闲适优雅;结尾以景作结,含蓄蕴藉,给人以超然尘外的平静。

    两首作品通过多样的表现手法成就,笔者跟随先生的笔触,看到一番诗行后的背景天地,其通达着对人生、对历史的哲思,也引导着读者去认识历史、认识人生、认识事物。

     赏读蒿峰先生《云起楼诗存》之余,体会颇深的是,大凡作品格调的高低,与作者的思想境界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作者的德养、情怀是成就其胸中气象、笔下乾坤的基础。

杂感

人子为名役,难陪父病床。

月华秋夜白,一梦几还乡。

——这是游子的乡愁。

南海风云

南海风雷动,愁云密密排。

菲人争小岛,黑手暗中推。

寸土不容弃,长天连戍台。

三沙新设市,万里长缨开。

——这是志士的豪情。

郑燮纪念馆

衙斋飒飒苦秋声,宦迹因缘绘事名。

不负生民民不负,兰心竹节赞高清。

——这是士子的高洁。

    诗集字里行间在寄托作者情怀的同时,也从多个方面体现出作者的高度文化自觉性,从而完整地展现一个诗词作者高尚的人格和诗格魅力于读者面前,这正是笔者喜欢这部诗集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得不说地是在赏读之余,笔者心底油然而生出一种感动和惊喜。不禁畅想,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两千多年来诗书礼乐已经深深根植于此的齐鲁之邦,诗词早就成为其传统文化继承、传播和发展的重要载体,而蒿峰先生以此宏篇巨制,料来足可以激励山东这一片诗词文化的沃土上生发出一批优秀的诗人和诗词作品,让我们无愧于先贤,也无愧于这个繁荣的文化时代。

 



蒿  峰山东鱼台人。1977年恢复高考后先后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和山东大学历史系,获明清史硕士学位,并先后任教于该两所高校。1989年后任职于山东省农业委员会、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历任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办公厅主任,山东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办公厅党组书记,兼任省社联副主席。发表论文三十余篇。现任山东省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

 

郭秀珍  笔名心语,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漱玉流觞女子诗社社长,潍坊诗词学会常务理事,青州诗词楹联学会副主席,中华《诗词月刊》青州工作站站长。几家诗词团体顾问、词课导师及几家诗词刊物副主编、编委或编审,有诗词作品千余发表于报刊。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主办单位:诗词月刊  辽ICP备16005768号-1            版权发布:营口之窗网站  技术支持:营口爱思达计算机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国家批准建站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