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维敏诗词亲情、故乡情诗词精选35首
1、五弟屏传老宅梅花初放有复
岑寂草庐春序花,清标邀得到吾家。
香乘客梦云边翥,蕊拥禅机塞外斜。
疏影无声堪进酒,冰心有韵漫思茶。
只因北国芳途阻,暂向江南借物华。
2021年3月
2、农历腊月与胞弟老五视频
任尔朔风牵客尘,关河遥隔未孤身。
一帘旧梦江南雨,九啭新莺北国春。
酒至微醺忆昆仲,歌因快意起鲈莼。
故乡山水何曾远,今对频中望月轮。
2022年12月
3、啸雨弟赠诗有复
行走江湖有弟亲,萍踪四海不孤身。
吾缠俗事难归淡,君向佛门能悟真。
笔下敲诗驱啙窳,屏前斗酒释悲辛。
词林古趣存风雅,甘作此间常住民。
2004年2月
4、有感儿时春荒挑野菜充饥
熬得三冬水响河,几家冷灶并清锅。
挑空陌上风和雨,落尽坡头笑与歌。
紫燕尚来营旧垒,村民尤盼熟青禾。
富时勿忘穷时困,饭饱思饥好日多。
2022年3月
5、与发小微信聊天
发小屏聊有话题,不拿学业比高低。
振林网鸟一笼月,趁雨偷瓜两脚泥。
晚岁襟怀纵慷慨,早年手足已孤睽。
似斟陈酿正投味,他醉江东我醉西。
2022年11月
6、忆儿时与小伙伴夜捉蟋蟀
搜寻篱落又墙根,月色不明萤火昏。
但晓深闺方促织,未知重垒只图存。
想今瓦下蛩巢毁,笑我床前童梦温。
纵使思怀追去雁,残垣断壁岂余痕。
2023年2月
7、回忆故园秋
故园红叶染金秋,景物依稀入眼眸。
日落孤村烟袅袅,笛横牛背曲悠悠。
林边鸟宿重峦静,月下人归小径幽。
万斛明珠霜露白,清风摇梦动乡愁。
2023年9月
8、书斋煮六安瓜片
窗启书斋接晓风,一杯在手意融融。
半开娟影观芽眼,满溢清芬显火功。
荏苒千坡春野绿,沧桑几度夕阳红。
天山雪水煮瓜片,异地异时乡味同。
9、故园竹林忆
那片青葱那片天,时常觅趣忆童年。
拟书枉托蓬山鸟,筛影还疑洛水仙。
绮梦如萌春笋里,心花似绽竹梢边。
而今翻起几多泪,犹是夜深啼杜鹃。
2007年5月
10、忆儿时与小伙伴夜捉蟋蟀
搜寻篱落又墙根,月色不明萤火昏。
但晓深闺方促织,未知重垒只图存。
想今瓦下蛩巢毁,笑我床前童梦温。
纵使思怀追去雁,残垣断壁岂余痕。
2007年9月
11、时值清明回忆父亲烹泥鳅鱼佐村醪
常记农家饭食粗,泥鳅上桌胜蒓鲈。
先将葱韭拈三撮,再取村醪烫一壶。
故国青山犹托梦,纸烟消息总耽途。
遗踪渺渺难回望,顿作泪零衣袖濡。
2007年10月
12、中秋寄四弟、五弟
月到中秋分外明,三杯老酒对黄英。
驰风未扫故园绪,振翅尤珍雁序情。
恨昨江湖初异棹,喜今心气尚同声。
更怜蟾魄陪夤夜,唯有乡愁梦不成。
2010年9月
13、童年傍晚牛背吹笛
牛背横吹晚最幽,笛声如在雾中浮。
杜鹃新唱二三曲,菡萏初开四五头。
明月晖从云嶂起,小溪水向稻田流。
只今秋鬓逢秋雨,常忆童心不识愁。
2002年6月
14、中秋寄友
两相远隔望长庚,月上中天分外明。
瀚海谁张帆一席,小楼余卧梦千程。
鬓衰易下新秋泪,笔拙难舒故国情。
永夜蟾光飞白露,晚风瑟瑟是心声。
2003年9月
15、茗话清斋兼答故园老友
茗话清斋试赋歌,此生回首半蹉跎。
青春慷慨虽成叹,白鬓萧疏也乐呵。
漫道风骚观古盛,须知才俊让今多。
高吟合起豪门调,敢系颓阳挽逝波。
2006年11月
16、雨夜寄远
寒窗叩醒五更时,牵挂低檐寄远思。
闲对桑榆空细语,何忧白发渐疏离。
秋桐叶上声虽断,浊酒斋中梦尚期。
若许清音能入韵,两怀今夜共存诗。
2015 年5月
17、忆童年故园春日挑野菜
乡梦近来生绿茵,莫教老大失童真。
忘乎戴笠桃花雨,兴甚挑蒿杨柳津。
步逐薰风天趣满,歌传稚气野香纯。
烟霞昔日招王远,谁识吾心尚未沦。
2021 年 4 月
18、饮故园明前茶有记
云绕春山雾绕峰,桃花时节嫩芽茸。
身穿风雨影犹绿,手摘阳光情更浓。
但饮明前茶一盏,胜斟月下酒三钟。
清心谁解陶然意,恰似层岑不老松。
2021 年 5 月
19、故园秋日农家忆
故园每忆是秋光,桂子西风越短墙。
日落孤村烟苒袅,笛横牛背曲悠长。
农人吃尽风霜苦,汗水换来鱼米香。
粥饭时思菜根味,歉丰均惜口中粮。
1999年9月
20、仲秋酬江淮友人
梦里家园路,睽违廿四秋。
诗清幽谷凤,思乱浪头鸥。
征雁横澄宇,霜花忆旧游。
青山遮远目,迢递复悠悠。
2000年9月
21、寄友人
红叶夜经清露滋,扬旌爽籁有谁奇。
斋中容膝吟梁甫,天末怀人念子期。
尘海晨昏难与共,浮生南北隔相知。
朱颜已换霜丝鬓,何日长谈再赋诗。
2001年9月
22、望月
镂冰多苦旅,月照涌乡愁。
雁度长空寂,花飞芦甸幽。
天边星北向,塞外水东流。
古道黄尘远,孤轮两地秋。
2001年11月
27、回忆故园农闲时莲塘垂钓
蚯蚓正肥当饵香,柳阴丛里隐荷塘。
神凝静候浮标动,鱼获多因耐性偿。
丝短焉能补荒岁,竿长岂许钓黄粱。
几家老小断荤久,但待美鲜持作汤。
2010年5月13日
28、故园七里河之春
难忘春来七里河,柳条照水舞婆娑。
湿衣微雨甦青草,放叶新荷藏白鹅。
几处长滩几鸥鹭,一船肥蚌一江波。
东风每到浑如画,此景于心未可磨。
2010年2月24日
29、忆故乡牛山
云环水绕望村头,深谷回鸣百鸟啾。
最喜松阴消溽暑,未空尘梦枕清流。
烟霞络绎闲无主,古树龙钟集晚鸥。
常记策鞭驱落日,何时待我再牵牛。
2002年12月
30、听古筝演奏《梦醒时分》兼寄友
醒时唯剩鬓苍苍,犹隔山长复水长。
有自星河携俊侣,无由海嶽赋奇章。
芸生在世皆如客,明月涂棂竟似霜。
我信光阴能逆转,共君收拾少年狂。
2003年2月
31、中秋寄友
两相远隔望长庚,月上中天分外明。
瀚海谁张帆一席,小楼余卧梦千程。
鬓衰易下新秋泪,笔拙难舒故国情。
永夜蟾光飞白露,晚风瑟瑟是心声。
2003年9月
32、乌市徽派小食店吃糍粑有记
糍粑在口动心潮,一霎乡愁掷九霄。
两面油黄似金屋,故园味道是阿娇。
2021年 11月
33、胞弟发来故园老宅前百年老榆树照片
神闲气定百年身,立世有根阴四邻。
雨骤常挥斑竹泪,风和每报故园春。
寰中薄命遗颜巷,梦里繁柯覆塞尘。
怕听同胞横一问:无非地远不相亲?
2020年 2 月
34、新年致故园友人
漫天飞雪又新年,坐忆流光一慨然。
有趣书须观万万,无聊人莫识千千。
几回兴废风吹去,百代贤愚史作诠。
但使金鞭挽斜日,宜将剩勇赋云笺。
2021年 1月
35、回忆故园秋
故园红叶染金秋,景物依稀入眼眸。
日落孤村烟袅袅,笛横牛背曲悠悠。
林边鸟宿重峦静,月下人归小径幽。
万斛明珠霜露白,清风摇梦动乡愁。
2006年12月
作者简介:薛维敏 1950年11月10日生, 安徽舒城人,中学高级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新疆诗词学会顾问,书香天山孔子学堂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华诗人协会常务理事,《中华诗人100家》第五卷、第六卷主编。近年来,在国内近百家诗词刊物 上发表作品千余首。曾多次在全国诗词大赛中获奖。《啸云集》《瀚海追潮》《昆冈采玉》三部诗词集均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
《昆冈采玉》自序
《昆冈采玉》收录了本人1999年至2005年和2021年至2024年两个时间段共十年诗词作品860余篇,以及歌行体诗及赋11篇,诗词评析鉴赏若干篇,散文作品56篇。
本诗集之所以以《昆冈采玉》为书名,是因为昆仑山自古以来就以盛产美玉而闻名于世,南朝梁周兴嗣撰写的《千字文》中,就有“金生丽水,玉出昆冈”之说。 承蒙诗界友人的大力支持与厚爱,《昆冈采玉》得以付梓刊行,诚为荣幸。
古典格律诗词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精粹,国人为之陶醉和自豪。复兴中华古典格律诗词,是当代诗人的神圣使命。要想达到这个宏伟目标,必须实施精品战略。当前,诗词创作如火如荼,方兴未艾,且规模空前,这也是对本人诗词创作的极大鼓舞与鞭策。五千年的中国诗歌史,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是炎黄子孙共同的文化记忆、情感纽带和精神家园。无形的文化源自于有形的现实,诗人是时代造就的“英雄”,离开时代所赋予的使命,其价值也将荡然无存。
作为诗人应该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思考力,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既有艺术价值又能引起读者共鸣的作品。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是永恒的,这也是传统诗词艺术能够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的诗中,自然与人生哲思,常借自然意象表达淡泊的心境。作为一个诗人,关注历史兴衰与家国情怀是不可少的,历史与现实的交融,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通过怀古畅今的手法,抒发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思考。这种创作方式不仅丰富了我的诗词的内涵,也增强了作品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我的《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养生未料芝罘射,霸业何愁骊冢成。妻室千秋难托梦,青锋一剑尚牵情。”以古迹寄托对文明的敬仰,《登黄崖关长城》:“千古兴衰成历史,百年消长看狂潮。” 《过故博浪沙,有感子房事》:“黄沙博浪多无略,苇絮飘花复吊谁。流水汤汤消岁月,颓台骨立任风吹。”《霸王台凭吊词》:“垓下刀光犹凛冽,江边晓月已朦胧。我来凭吊铮铮骨,岂问楚家王者风。”《登居庸关长城》:“一家天子春秋去,九鼎民权日月移。物外心情凭雨洗,城中故事任风吹。”就是秉承着这样的理念而创作的怀古作品。
写历史题材,也要写出新意,符合历史要求。如我的《暮中登乾州古城》“西对重山干白云,险危成就几将军。蒹葭秋水冰霜老,桃李春风岁月薰。纵溯光阴追骏足,岂期烽火立殊勋。城头久伫残阳里,今昔时空两不分。”就有诗友点评: “诗的开篇就为全诗奠定了一种雄浑且富有历史感的基调。从蒹葭秋水经霜到老的凄清,以至桃李春风岁月的美好,从季节的更迭与景象的变换,营造出一种时光流转、岁月变迁的氛围。既有对远去的历史的怀想,又有对时光易逝的喟叹。诗人站在城头残阳之下,思绪翩翩,特别是颈联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珍惜,让怀古诗显示出全新的意义,也能让读者深切感受到那段历史与现实交错的复杂情感而产生共鸣”
习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诗词华章,我们要在守正创新中增强并坚定文化自信与使命担当,奋发有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进而建设文化强国。守正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的艰巨的任务。如何坚持守正创新,就当前而言,我们需要在守正中坚持创新,在创新中坚持守正,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含蓄”是古典诗词的传统审美品格。当下需要格外关注。诗要求含蓄,余味无穷,追求“味外之旨”、“言外之意”。 “诗贵含蓄而恶浅露” 成为历代诗人创作诗词的一个重要原则,可见“诗贵含蓄”在诗词创作中的重要性。含蓄,不仅涉及到语言层面,也涉及到内容层面,还涉及到情感层面,更涉及到意象层面。追求含蓄是我多年来诗词创作的重要标准和不懈追求。
运用意象是诗词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诗人作诗首先要有“意象”,而“意象”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千姿百态的景物和情感,来源于景物对心理的刺激和心理对景物的感受,这就是所说的“触景生情”,或者说由此所生之“情”而找到的适合的“景”。这“景”与“情”的相融合,而成为“意象”,用来表达诗人独特的艺术境界与复杂的内心感受。
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贺铸在《青玉案》中写道:“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些意象的运用,把抽象的情感之“愁”具体形象化,用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意象来比喻“愁”。以上这两首诗都是巧用意象,使之成为千古经典。关于意象,我也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专业刊物上发表数篇论文,这对我的诗词创作也起到了理论支撑作用。
“一切景语皆情语”,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的著名论断。《人间词话》最大的贡献就是提出了境界说。王国维认为,“境界”是诗人和词人创作的原则,也是评价文学应该遵循的标准。书中这样写道:“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王国维认为
“境界有大小,不以事而分优劣”,我以为,情感有忧喜,不以情景而分主次。要之,便是情感与景物之间的无缝对接,将两者融为一体,呈现出真景物,真情感,力争创作出有境界的好诗词。
多年的诗词创作实践,促使我不断摸索,不断前行,也有所建树。在语言风格方面,有诗友给予了以下评价:
词典雅凝练,善用典故,如《题友人〈壶口瀑布图〉》:“携雾横喷九天水,卷涛直捣孟山门。黄笺描绘春秋梦,紫墨留存岁月痕。”
在意境构建方面,有诗友给予了以下评价:
通过虚实结合营造深远意境,如《望南云慢·秋日傍晚爱晚亭小坐》:“亭中送目,看峡裙挟翠,湘水凝烟。思向沧溟去,忆往事、风云未残。”
多年来,本人注重创作实践与理论结合,注重诗人独立精神与艺术创新的统一
题材的多样性与时代性不可偏废。有诗友评价本人诗词创作,作了以下阐述:
其诗风兼具豪放与婉约,善用意象营造意境。例如《秋夜思》中“秋风不解离人意,吹落梧桐叶满栏”以景寄情,展现古典诗词的含蓄之美;《渔家傲·泗水亭怀古》则通过典故重构与时空对比,凸显历史厚重感。
他的诗词创作既延续了古典诗词的审美传统,又融入了现代生活的多元视角,在题材开拓与形式创新上具有示范意义。其扎根边疆的文化实践,不仅丰富了地域文学景观,也为中华诗词的当代转型提供了个案参照。
以上评价过高,本人受之有愧,但也是本人努力的方向。
几十年诗词创作之实践,深感创作道路之漫长与艰辛,以上虽为刍荛之言,然发由深衷,在此坦露,聊充自序。
薛维敏
2025年1月16日于乌鲁木齐啸云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