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月刊 倾心余事做诗人 诗人档案 站长风采 诗坛快讯 切磋园地 八方联谊 诗词曲赋 诗书画廊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倾心余事做诗人
万里江山如意裁
[发布时间:2016-04-04 20:39:48 ][阅读次数:1413 次]

万里江山如意裁

读李青葆的几首绝句


  当代著名红学家周汝昌老先生说过,“诗词是文学中的文学”!我同意这个观点。诗词,不是一般的文学,它是有着严格规则要求的艺术,要求在有限的字数内,完成作者所要表达的完整的意思。诗词,必须语言流畅,言简意深,易记好懂,启智向善。没人读懂的作品不是好作品,甚至不是作品。好诗不仅要文从字顺,和律押韵,表象达意清楚,而且寓意深刻。

  窃以为,在诗体中最难写的应是绝句,绝句除字数少,字义含量大,难以把握外,还要求技巧娴熟,在字词的安排和意境的打造上必须有“炼”的功夫。搞诗词创作亦如指挥排兵布阵,一个高级指挥员会因才施用,合理布兵,巧夺胜利,这是战场上的文韬武略,“炼”的是“谋”。在诗词创作中词句的安排,“炼”的是“字”,使有限的字数不产生一个字的浪费。谋篇布局,“炼”的是“意”。在20个或28个字中完成一种表达,做到言简意深,形象含蓄。“炼”是“功夫,是底蕴”,只有“炼”到位,才能功到自然成,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李青葆先生,作为国家一级作家,有多部作品问世。从作品看,他不仅深谙小说、剧本等文学体裁之道,而且对诗词创作规则、技法亦掌握娴熟,并创作出大量上乘诗词作品。请看七绝

《庐山谈判台》:

雾锁庐山谈判台,二公心事费疑猜。

谁人识得真容面,万里江山如意裁。

  这是一首特定环境下特殊场合,具有史料性质题材的作品。作者首先在谋篇布局上显现出了“炼”的功夫,启句点出时间地点,承句点出人物,转句大胆议论,合句为定论。本作品讲的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首要人物在庐山谈判之事。“雾锁庐山谈判台”,说明当时的政治气候和军事形势都不很乐观,人民既承受着内战的煎熬,又饱受着外夷的侵略,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代表着人民大众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愈加显示出强大的力量,国民党被迫同意坐下来谈判。“二公心事费疑猜”,谈判当时,共产党的代表人物毛泽东,是怀着为人民谋利益,解放全中国,不打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劝说蒋介石。而国民党的代表人物蒋介石,是在重压之下使的缓兵之计,目的是想拖延时间,苟延残喘,妄图实现他的独裁主义。谈判双方各有目的。“谁人识得真容面”之句,系反用前人“不识庐山真面目”之意,其主旨是谁代表了人民大众的利益,谁就能掌握胜利的主动权。“万里江山如意裁”,只有掌握了主动权,才能承担起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担。28个字夹叙夹议,精警凝练,主旨清晰,层次分明,是对历史的评判和总结。创作技巧上,启句深沉、形象,承句顺畅、自然,转句得体、恰切,合句饱满、自然天成,对历史的判定一锤定音,铿锵有力。

  全诗如一脉清泉,顺流直下,显得那么自然顺畅,无懈可击。本诗虽然是写历史题材,但寓意深刻,所揭示的内涵依然适合今天的社会,不论你官位多高、权力多大,如果不能代表人民大众的利益,就不会长期拥有可如意剪裁的万里江山。

《美庐感赋》:

空庭叶落叹秋深,歌舞当年何处寻。

寂寞钢琴思旧主,半窗夕照半窗尘。

  该诗的时间和历史背景同前一首,当年蒋介石偕夫人宋美玲住进宋美玲之母赠与小女儿作陪嫁的庐山别墅,号美庐。宋美玲曾在此弹钢琴、作画、歌舞等活动,好不气派。然而,时过境迁,宋美玲陪同蒋介石逃到台湾竟一去不返。几十年过去了,美庐还在,钢琴还在,而人却抛弃尸骨在他乡。美庐当年的繁华、歌舞胜景已一去不返了,所留下的空庭只能感叹人事之秋的苍凉,寂寞的钢琴一失往日之宠,任游人指点评说。本诗透过对历史人、事的议论感慨,谕示辉煌总伴着黯淡,把握不好就会互相转化之道理,可谓哲理深沉,示人示己!

  《庐山石门涧诗会》:

枫叶红时山色凉,百家骚客会仙乡。

一溪涧水因诗舞,几树桂花拦路香。

  作者宛如跳出三界外的高人,以平常人的平常心态,审视着眼前的现实,由身临其境、目睹、感受,产生遐想,引发议论。红色的枫叶、清凉的山色,和因诗风词韵的感召而欢乐歌舞的一溪涧水,这种拟人的手法把山水和诗人都写活了,写出了精神!

  临读作品,眼前即刻出现了画面,在枫红水碧的成熟秋季里,中华《诗词月刊》在庐山石门涧召开的全国诗词创作联谊会,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诗人汇聚石门涧。诗词创作联谊会的盛况,作者没有直接描写自己参会的喜悦,而是赋山水以灵动来反衬诗人内心的情感。一如古人“相看两不厌,为有敬亭山。”之意。因为山是没有感情的东西,不会有喜怒哀乐的表情,也就不会有厌或不厌的感受和想法。事实是诗人将自己的内心活动和想法赋予了敬亭山。因为敬亭山有他的所爱,有爱他的情怀,有深爱他的人长眠于敬亭山,那份沉甸甸的情使他难以载负对敬亭山的敬畏和崇拜。作者于此不是直抛情感,而是用了“相看两不厌”五个宇,就完全载负了作者的内心感受,既含蓄又凝重,成了千古名句。李青葆先生深明此理,不用太多的笔墨来描写自己心中的喜悦,而是赋性灵于一溪涧水。“一溪涧水因诗舞”既点出了与会者的佳作迭出,又渲染了大会的盛况。是这些大气磅礴、情景交融的作品感动了山,感动了水,水才舞起来。诗人以前两句为铺垫,引出有性灵、有感情的第三句。一个舞字“炼”得恰到好处,而后笔锋一转,“几树桂花拦路香”道出了情怀无尽,拓展了遐想的空间。桂花,既是写实,又是虚指、深谕。

  写实,“庐山石门涧诗词创作联谊会”开幕之时,恰逢会场前两棵桂花怒放,闭幕之时与会者品尝了独一无二的桂花粥,有诗友戏说‘桂花也有真情意,入眼色香同入体。此际石门滋惠风,诗人妙笔传青帝。’作者没有直说对本次盛会和此时、此地、此情的如何眷恋,却以“桂花拦路香”传递出作者的情感。真是笔力遒劲,诗心老辣,炼意奇绝,用字精准。28个字已把庐山多日会议的大场景所表现的张力、内涵和魅力披露无遗。我敢说,每个与会者读到这首诗,都会引起对那一段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作为绝句,能写到如此程度,也算难能可贵了!如果说青葆先生对国内风景名胜感悟颇深、能写出好作品的话,那么对境外的名胜也有其独到的见解。

如《埃及金字塔感赋》:

垒上层层誉冕金,越增压力越精神。

莫言高塔临风久,坚守自凭盘石身。

  诗中突出了一个精神,以金字塔说事,拟人手法明里说事,实际说人,读诗感事,产生共鸣。一层加一层垒砌的塔,压力越增越实,虽久经风侵雨蚀,也高高挺立,靠的就是盘石一样坚固的身躯。古代修筑的塔很多,几乎没有自动坍塌的。而现在的一些建筑,不是大桥就是大楼,每每传来惊心动魄的坍塌事故。究其原因,古代修塔基于信仰和精神,所以牢固。现代一些搞建筑的人,眼睛向钱看,追求一己钱包的丰满,偷工减料,信仰和精神被俘于私利,基于此种心态建造起来的大桥或大楼怎能不成豆腐渣工程?“打铁全凭身自硬”即是最深刻的诠释。

  从另一个角度看,一个人的成长,顺境太多不一定是好事。对于一个身处逆境多的人来说,也许是个好事。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关键看个人的心态修养和精神观念。

  实践证明,冲出逆境挺立起来的人一定是强者,逆境对这些人是成功的加油站,是胜利的助推器,一如经过严冬的人是不会在乎那点倒春寒的。青葆先生在本诗中所揭示的正是人的这种受压所产生的强者的精神,这就是压力或逆境产生的“好事”的唯一注解。

  青葆先生在文学道路上之所以能一往直前,业绩辉煌。除他的文学功底深厚外,与他的勤奋是分不开的。视文学为终身的追求,不仅娴熟掌握了各种文学体裁的创作规则规律和创作技巧,还勤于“炼”,功于“思”。我钦佩青葆先生,在当今汉文字的海洋里像一头巨鲸游刃有余,我相信青葆先生在文学的万里江山中,会以笔做刀尺如意剪裁的,他有这个能力!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诗友评论  
  评论内容小于200字,请遵守互联网规范准则  
当前点赞数
8
每IP一天最多点赞5次
全部评论
主办单位:诗词月刊  辽ICP备16005768号-1            版权发布:营口之窗网站  技术支持:营口爱思达计算机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国家批准建站单位)